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制药思考题

生物制药思考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0 23:26:46

VH · VL — 结合抗原的部位 CH1 · CL— 遗传标记所在 CH2 — 具有补体结合部位 CH3 — 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

铰链区 — 在CH1和CH2之间,富含脯氨酸, 易伸展弯曲,易 被蛋白酶水解 超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

可变区中一些特定位置的氨基酸显示更大的变异性,构建了抗体分子和抗原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关键

部位,故称超变区,又称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CDR) 骨架区:可变区中变化较小的部分

抗原结合部位(antigen binding site):轻链和重链的可变部分的20-30个氨基酸组成的囊装或裂隙状分子构象 *抗体的特异性决定于结合部位的构象 *两臂为抗原结合片断,Y的柄部为结晶片断

19.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路线?

杂交瘤技术原理: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融合两种细胞而同时保持两者的主要特征。这两种细胞分别是经扩原免疫的小鼠和小鼠骨髓瘤细胞。被特异性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B淋巴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抗体分泌功能。但不能在体外连续培养,小鼠骨髓瘤细胞则可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分裂、增殖,即具有所谓永生性。在选择培养基的作用下,只有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细胞才能具有持续培养的能力,形成 同时具备抗体分泌功能和保持永生性的两种特征的细胞的克隆。

选择培养(HAT培养基)原理:选择性培养基常用HAT培养基(次黄嘌呤H、氨基蝶呤A及胸腺嘧啶T配成)----氨基蝶呤能阻断DNA合成的主要途径,瘤-瘤融合细胞和瘤细胞因不能合成DNA而死亡;脾-脾融合细胞在培养几天后也会死亡,而杂交瘤细胞则可以存活。

20.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和技术流程?

原理:将抗体通过与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表达在噬菌体的表面,进而经亲和富集法筛选表达有特异活性的抗体,是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核心

? 噬菌体抗体在膜表面表达, 是通过Fab段或SCFV与单链噬菌体外壳蛋白形成融合蛋白而完成

? 既可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其结合, 又能够感染宿主菌进行再扩增 ? 利用其可再扩增的特性, 以靶抗原通过亲和吸附+洗脱+扩增,可筛选到靶分子的配体肽链,再经突变和链置换方法改进抗体亲和力, 最终便获得高亲和力的特异性抗体 技术流程:

(1)获取目的基因:提取mRNA经反转录PCR获取抗体某一特定基因区段,抗体基因的组合形式多为单链抗体

(2)抗体库技术的载体:噬菌体载体具有噬菌体和质粒的共同特点

(3)淘筛:抗原固相化后,对噬菌粒群的吸附、洗涤和洗脱后再感染扩增,与辅助噬菌体超感染获得大容量次级文库,反复使目的克隆大量扩增

(4)表达与鉴定:目的克隆经过鉴定后,再导入感受态菌,进行可溶性表达

21.抗体诊断试剂和抗体治疗药物有哪几类?

抗体诊断试剂:(1)荧光抗体诊断试剂,直接法、间接法 (2)免疫酶抗体诊断技术(3)放射免疫用抗体诊断试剂

抗体治疗药物:(1)放射性核标记的抗体治疗药物(2)抗癌药物偶联的抗体药物(3)毒素偶联的抗体药物

22.疫苗的基本成分,常规疫苗及新型疫苗有哪些类型?

基本成分:(1)抗原:灭活的细菌或病毒,通过多次传代得到的减毒细菌或病毒,病毒

或细菌的提纯物,有效的蛋白成分,类病毒,细菌多糖,合成多肽,以及近年来发展的DNA疫苗等(2)佐剂:能够增强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3)防腐剂:保证疫苗

在储存期不会被微生物污染(化学防腐剂)(4)稳定剂:保证抗原能够存活和维持

其免疫活性稳定的物质,(糖类,如乳糖、山梨醇等)(5)适当的缓冲剂、盐类等无活性的成分

23.酶在医药领域的四个方面的应用?

(1)疾病诊断方面:葡萄糖氧化酶;测定血糖含量;诊断糖尿病 (2)疾病治疗方面:透明质酸;治疗肝炎;肝硬化

(3)药物生产方面:青霉素酰化酶,作用于耐药性菌株,生产广谱青霉素 (4)酶与生物医学工程:人工肾脏;尿激酶微囊;装置可降低血液中尿素达80%

二.名词解释

生物技术制药 真核表达载体 质粒的结构不稳定 连续培养 种子批系统 高密度发酵

肽图分析 基因补偿性治疗 “自杀基因”的基因治疗 抗原决定簇/表位 互补决定区/超变区 单链抗体

抗体融合蛋白 细胞内抗体 竞争法ELISA 亚单位疫苗 DNA疫苗 肽疫苗 接触抑制 中空纤维式生物反应器 冠瘿组织培养

搜索更多关于: 生物制药思考题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VH · VL — 结合抗原的部位 CH1 · CL— 遗传标记所在 CH2 — 具有补体结合部位 CH3 — 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 铰链区 — 在CH1和CH2之间,富含脯氨酸, 易伸展弯曲,易 被蛋白酶水解 超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HVR) 可变区中一些特定位置的氨基酸显示更大的变异性,构建了抗体分子和抗原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故称超变区,又称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CDR) 骨架区:可变区中变化较小的部分 抗原结合部位(antigen binding site):轻链和重链的可变部分的20-30个氨基酸组成的囊装或裂隙状分子构象 *抗体的特异性决定于结合部位的构象 *两臂为抗原结合片断,Y的柄部为结晶片断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