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学概论
6油菜太老了 7这老是一种绿色 8老没见他了 9人家老得优秀 10太阳已经老高了
如:汤 1热水 2温泉
3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4汤药
5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副食 跑
基本义——1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 2为某种事务而奔走
3物体离开了应该在的位置 帽子
基本义——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或做装饰的用品 罪名和坏的名义:对同志乱扣帽子是不对的
(三)同音词
读音相同且意义没有联系的两个或多个词。 1从词形的角度可以分为同音异形和同音同形。 (1)同音异形 如:正式——正视 事物——事务 出诊——初诊
形式——形势——行事——刑事
(2)同音同形 如:“别”有四项意义:
别1——别了,我的老朋友! 别2——别上校徽! 别3——别去了。 别4——别有风味。
同音词必须每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都相同。 同形同音词在上下文中大都能区分开。 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同音词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
二、同义关系 (一)同义词
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 同义词:1等义词2近义词 (二)同义词的意义差别
1词义的所指范围有大小之分,程度上有轻重之别,如事故——事情,批评——批判。
同义词的差异:1理性义的差别:(1)意义的轻重(2)范围的大小(3)个体与集体的不同
2色彩义的差别:(1)感情色彩不同(2)语体色彩不同(3)时代色彩不同 3用法方面的差异:(1)搭配对象不同(2)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 (三)关于同义词要注意的问题
1等义词是一种特殊的同义词。语言中等义词大多是借用方言词或外来词的结果。 2需要把词义的“同义关系”与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或“包含关系”区别开来。 3词的多义关系和同义关系之间有纠缠。语言中多义词的各个意义差不多都可以和别的词的意义构成同义关系,如“老”可以和“死”、“陈旧”、“火候大”、“长久”等构成同义词。 4同义词意义的细微差别,往往会影响到词的搭配习惯。 同义和反义具有民族特点,两种语言中意义相当的两个词,其所具有的同义关系和翻译关系是不同的。
三、反义关系
(一)反义词: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二)构成反义词的条件
1意义条件:构成反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必须是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的。 2语法条件:构成反义词的两个词要属于同一级语法单位——都是词。 如:白——不白
3语用条件:在人们的语言实践中,一组词经常被对举使用,并不是因为有严格的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与人们的社会心理及民族习惯有关。 如:春——秋 苦——甜 (三)反义词形成的原因
客观上存在着矛盾对立的事物和现象
性质状态的矛盾对立:新——旧,整齐——凌乱 动作行为的矛盾对立:来——去,超前——滞后
事物名称的矛盾对立:战争——和平,主观——客观 时间方位的矛盾对立:现在——将来,前——后 (四)反义词的类型 1绝对反义词
肯定甲必否定乙,肯定乙必否定甲时,否定甲,就必肯定乙,否定乙,必肯定甲,两者中间不容许有第三种意义出现
例如:生——死,动——静,有——无,曲——直,反——正,公——私 2相对反义词
肯定甲,就否定乙,肯定乙就否定甲,但否定甲不一定就是肯定乙,否定乙也不一定就肯定甲,因为还有丙丁等其他意义
例如:苦——甜,冷——热,东——西,软——硬,快乐——忧愁,宽阔——狭窄,朋友——敌人
多义词有几个意义,它的每个意义都可能有反义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词处于几个反义义场
中的现象。 如:“开”是个多义词: 花开——花谢 开门——关门 开口——闭口 又如多义词“好”、“新”的不同反义词。 好——坏、糟、差 新——老、旧
四、词义的上下位关系 (一)词义的上下位关系
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指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上位义更具有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比下位义多 (二)词义上下位关系的特点 1词义上下位关系的层次性
上位层次的词为上位词,下位层次的词是下位词 2词义的上下位关系等同于逻辑上的种属关系
上位义相当于逻辑上的种概念,下位义相当于属概念 不同语言中有些上下位词是不一样的
3词义的上下位关系要和词义表达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区别开来
4词义的上下位关系要和词义表达的团体和成员的关系或单位与部门的关系区别开来 (三)上下层次的相对性:
上位词必有下位词,下位词也可以有自己的下位词,对它的下位词来说它又成了上位词
五、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场 (一)词的语义特征
各种有相互联系的词的概念意义中有某种相同的语义特征 (二)语义场
具有相同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就叫做语义场,同一场内的词义相互有一定的制约关系,体现了词义的结构系统性 义素分析的原则
(1)对等性原则:分析出的义素组合必须与义项所指的范围对等 (2)系统性原则:必须在一定的词义系统中进行
(3)简明性原则:用最少的义素揭示同组词义的共性与个性 注意:
(1)要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义素,舍弃非本质性义素 (2)检验分析语义单位是不是最小的,能否再分
(3)检查分析后的一群词中是否存在两个词的义素完全相同的情况 (三)义素分析的作用
1可以比较简单地解释某些采用列举法难以解释的词义,能以少数义素说若干词的理性意义,也便于比较词与词之间理性意义的异同。 2由于义素分析多采用二元对立偶分法,使释义能达到形式化,因而能够使语义描写形式化,有利于语义的计算机输入。
3义素分析有助于分析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在词义方面的细微差别,有利于语言教学。
4义素分析还有助于说明语法上不能说明的某些词语的搭配条件。 义素分析存在的问题:
1由于缺乏客观的分析标准和依据,义素分析多少带有一些主观随意性
2一种语言的义素系统究竟需要用多少数量的义素才能没有遗漏地描写清楚,目前尚无法预见
第三节 句义
一、词语的搭配和词义在句义中的实现
(一)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搭配(组合)来实现的,词语的搭配一方面受语法规则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受语义条件限制。
(二)词语的搭配设计每种语言词义系统内部一场的特征 (三)词语的搭配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
(四)词语的搭配设计词义的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五)词义在搭配组合中会凸显一些语义特征,隐去一些语义特征。组合中的词义往往会突出语义特征中的某一方面。
二、句子的语义结构和人类经验的映像
人类的语言用比词更大的单位——短语和句子,来描述人类经验中的各种存在和变动 句子的语法结构是根据句子成分在语言类的表现而抽象出来的,句子的语意结构是依据语言成分与人类经验的映像关系得出的。
人们把千变万化的现象或事件分析为由稳定的,空间上离散的“物体”(体词)和依附于物体上的、时间上有连续性的可变的“动程”(谓词)构成的结构,并把动程和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抽象为有限的若干种类型。这些“谓词——体词”关系类型就是句子的语义类型。 (一)语义角色
语义角色是根据句中名词与动词的语义关系抽象出来的,它们反映人们对人类经验中“物体”与“动程”多种多样具体关系的模式化抽象。
1句中的名词与动词有不同的语义关系,语义学中称之为“语义角色”,“语义角色”是可以涵盖许多句子动——名关系的抽象角色。
2不同的予以角色可能需要不同的语义特征的名词来担任 3不同语义角色与句子的语法结构有关联 (二)语义角色类别
施事:自主行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受事:因施事的动作行为而受到影响的事物
与事:施事所发动事件的非主动参与者,常见的有因施事的行为而受益或受损者 主事:性质、状态或发生非自主变化的主体 致事:事件或变化的引发者 外围语义角色
工具: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或材料
方位:动作、行为发生或开始、结束的场所、方位或范围
时间:动作、行为、事件发生或开始、结束的时间,延续的时段等 语义角色与句法成分的关系:
1语义角色必须在句子中体现,具体句子中的语义角色同时担任句法结构中的某个成分 2施事与主语重合的句子在人类语言中占绝大多数,这说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有共性的一面 3哪些语义角色可以充任哪些句法成分,不同的语言也会有所不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