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学概论
闪音、搭音:发音原理与颤音相同,只是迅速轻轻颤动一下即止
边音: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或硬腭接触,在口腔中部一边形成阻碍,然后气流从舌头两边或一边缝隙流出,发出声音
近音、半元音:发音时声带振动,开口度略大于擦音,阻碍很小,气流通过时只有极轻微的摩擦,是介于高元音和辅音之间的音
第四节 音位和音系
(一)什么是音位
1音素和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差别,一种差别能够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差别和意义,一种差别不能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前者叫对立性差别,后者叫非对立性差别。我们根据这两种差别把繁多的音素归纳成为数不多的语言类型单位,这就是音位。 在一种语言系统内,凡是具有对立性差别的音素都化为不同的音位,凡是具有非对立性差别的音素就归为同一个音位。
2音位是能区别词和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1)最小的区别词和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单位(2)音位可以是由几个发音特点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的音素组成的一个语音类型单位。
3音位总是属于魔种特定的语音或方言的,每种语言的音位总是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简单整齐的体系。
音位是能区别词或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二)音位与音素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音素具有全民性,音位具有民族性或社会性,因此研究音素着重从语音自然属性入手,而研究音位则需落实到具体语言或方言,着重从社会属性入手。
(2)音素只能从音质角度划分,而音位却可以从语音的四要素中任意一个要素来划分。 (3)分析因素只涉及某一个发音,而分析音位则涉及到某一类发音。
2联系
(1)某一语言或方言的音位是从其音素中归纳出来的。 (2)分析音位时总要落实到具体的音素。
三、对立和互补
归纳音位的方法,把一些音放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替换比较,看他们是否能区别意义,能够区别意义的,是不同的音位,不能区别意义的,就是同一个音位。
音位归纳的基本原则 1对立原则:在某一语言或方言中,几个音素如果在同样的语言组合环境中能区别词和语素,那么这几个音素就是对立性的关系,它们可以成为各自独立的音位。
2互补原则:几个音素如果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即音素甲出现在某个位置上,音素乙就绝不在那儿出现,这两个音素就形成互补关系。
形成互补关系的音素,由于在出现位置上是互相排斥的,通常不能构成对立性差别,所以可以归纳成一个音位,用一个音位符号标写,各音素的不同读音由不同的语言环境决定。 3音感差异原则:互补分布是把若干因素归为一个音位必要条件,不是充足条件,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在语音上应该是近似的,即使是互补关系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三、音位变体
同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素,这些音素是读音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变现形式。音位是音位变体中归纳概括出来的语音单位的类别,音位和音位变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一)音位变体有两类:一类是条件变体,二类是自由变体。
1条件变体:受语音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它们都有各自出现的条件,所以叫条件变体。 2自由变体:不受语音环境制约,不同的变体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又不能区别词义。
普通话音位系统 1普通话辅音音位
汉语语音系统有22个辅音音位 普通话辅音音位常见的变体有:
(1)大多数辅音音位(f除外)与圆唇元音组合时,产生唇化辅音音位变体 (2)舌尖中音d、t、n、l和齐齿呼韵母拼合时,产生腭化的音位变体
(3)/n/有四个音位变体:1声母【n】作声母的有鼻音发音的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持阻,除阻阶段发音。2在圆唇元音前的变体。3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前的腭化变化。4作韵尾时持阻期发音,除阻期不发音的唯闭音变体。
(4)g、k、h与韵母【ei】拼合时,受到【ei】中舌位较高的前元音【e】的影响,产生发音部位前移的变体
(5)不送气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出现在轻声音中,由于读音弱,受前后元音的影响,变成相应的浊辅音
(6)/ng/有两个音位变体:1作韵尾时持阻期发音,除阻期不发音的唯闭音变体。2作为音节开头的辅音,在语气词“剩”的前面,有鼻音发音的三个阶段
2普通话元音音位
普通话元音共有十个音位
3普通话声调音位
声调的差异是音高变化的差异,汉语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一个音节用不同类别的声调替换,也能表示不同的意义,这种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成为调位。 四个声调:55,35,214,51
(1)【1】只有一个变体【55】 (2)【2】只有一个变体【35】 (3)【3】有变体【214】、【35】、【21】
【214】出现在单字的读音或词语末尾的重读音节中,后往往有停顿。 【35】出现在连续的上声音节前的词语中。 【21】出现在非连续的非上声音节前的词语中。 (4)【4】的变体有【51】、【53】
【51】出现在单字的读音或非去声音节前的重读音节。 【53】出现在连续的去声音节前的词语中
四、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按照音位发音特征的不同,因此可以分为:
1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来分析音位。音段音位总是出现在固定的音位(固定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上,所以又称为音段音位。
2非音段音位:从区别词的语音形成形式的音高、音质、音长角度分析音位。 超音段音位:非音质音位不受音段的局限,称之为超音段音位。 声调音位: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声调音位,简称调位。重位、时位也是非音质音位。 重位:语音中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音,也叫势位。 时位:用元音的长短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
第五节 音位的聚合 一、音位的区别特征
语音里的音位彼此对立,所以能够区别词的语言形式,从而区别意义。
音位之间的对立,如果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只是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的区别,这种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区别特征。
具体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于是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
元音的区别特征:舌位和唇形
辅音的区别特征: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因此,音位也可以定义为一组区别特征的组合,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是由特定的音位系统决定的。
二、音位聚合群 (一)什么是聚合群
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孤立的,每个音位都是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
(二)区别特征和音位的聚合关系 区别特征与音位的聚合关系密切相关,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不同的区别特征互相区别开来,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聚合成群。 1 2 3 A b d g B P t k C m n ng D l 第一行是双唇聚合群,第二行是舌尖前聚合群,第三行是舌面后聚合群。A列是不送气清塞音聚合请,B列是送气清塞音聚合群,C列是浊鼻音聚合群,D列是虽然只有一个音位,但在这个矩阵中自成一个聚合群。
在这个矩阵中,横行与横行音位之间呈现出平行,对称的关系,纵列与纵列音位之间呈现出平行、对称关系。我们称之为双向聚合,双向聚合是音位系统的主流,因而平行、对称也就形成为音位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六节 语音单位的组合
一、音节 (一)定义
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也是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节的特性以及音节的分界,可以依据发音时肌肉紧张程度的变化来解释。“肌肉紧张度说”理论认为,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总是交替一紧一松,因而在人们的听觉上形成一个个语音片段,这就是音节。在汉语普通话中,往往是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除了儿化)
韵母又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韵腹是韵母中开口度最大或听起来最响亮的那个元音,它是韵母的核心。韵头又叫介音,是韵母中位于韵腹之前的成分。韵尾是韵母中位于韵腹之后的收尾成分。每一个韵母都必须有韵腹,但可以没有韵头和韵尾。
根据不同组合位置上的音位或区别特征,大小不同的语音单位又可以形成更大的局和分类。 普通话的四呼:
1开口呼是主要原因为a、o、e而没有韵头的韵母 2齐齿呼是主要元音为i和韵头为i的韵母 3合口呼是主要元音为u和韵头为u的韵母 4撮口呼是主要元音为v和韵头为v的韵母
(二)复元音和复辅音,成音节辅音 (三)音节结构特点
1音节最多又几个组合位置 2按什么组合层次组合
3每个组合位置上可以出现哪些聚合类的成员
二、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
语流音变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同化,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一个的影响,变成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在语流中,有些音的发音可能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叫弱化。弱化音往往会进一步脱落。
异化和同化的作用相反,是指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
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这种规则是客观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是语言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说这种语言的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 二、语法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局和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