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参考)2019年高考地理冲刺专题卷专题15人文地理综合模块必修2含解析
气温(℃) 降水(mm) ④ 气温(℃) 降水(mm) -16.4 3.5 2.1 31.8 6.7 21.9 15.5 102.0 23.0 183.5 28.3 174.1 6.8 33.5 17.0 51.6 4.9 593.8 15.7 988.4 ③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8.C 19.A
考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功能分区,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差异。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下图反映了18大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图中现在和将来西部开发的战略导向M,代表的是 A.技术依托型 B.劳动力依托型 C.市场导向型 D.运输指向型
21.能够保障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变化的条件是 ①加强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②大力发展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③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高耗能产值的工业部门 ④充分发挥“沿边”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部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9 / 19
【答案】 20.C 21.A
21.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加强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①对。大力发展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在保护中开发,②对。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高耗能产值的工业部门,是过去开发的导向,③错。充分发挥“沿边”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部门,可能忽视环境的保护工作,④错。
考点: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条件。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咸海过去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下面四幅咸海的地球资源卫星照片显示了它的面积变化过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2.地球资源卫星照片的获取,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IS C.GPS D.GIS和GPS 23.图中信息反映出咸海
①周边大气温度下降 ②湖泊水体西部深东部浅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水体含盐量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22.A 23.C
10 / 19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全球变暖。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下图为1987~1995年和1995~2000年两个时段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4.由图示信息可知,
A.旱地减少最多 B.耕地减少呈加速趋势 C.城镇建设用地呈减少趋势 D.农村建设用地增加70% 25.据图推测
A.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 B.城市化速度减缓
C.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高于城市
D.此趋势可能导致我国南方地区商品粮基地地位降低 【答案】 24.B 25.D
考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图判读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1900~2008年)
材料2: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1900~2008年)
11 / 19
材料3: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4: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材料5: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黄河下游广大地区连年遭灾,大批中原饥民为谋生计,冒着被惩罚的危险,背井离乡“闯”入人烟稀少、土壤肥沃的东北地区,史称“闯关东”。
(1)根据材料1、2、3、4,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特点。
(2)从环境人口容量分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和华北都出现大批人口向该国东北迁移的原因。
(3)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1)①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总量较大;②美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长;③美国人口密度较小,地广人稀,人口分布不均;④美国为典型移民国家,人种复杂多样。
(2)美国:南方的小农经济转变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劳动力容量下降。而东北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资源配置效率高,人口潜在容量大。因而吸引大批南部人口迁入东北。
我国:华北地区地少人多,加上清末民初连年遭灾,使华北的环境人口容量下降。而东北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环境人口容量大。因而吸引大批中原人口迁入东北。
(3)东北部气温较低,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地价上涨等;而南部、西部被称为“阳光地带”,环境
12 / 1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