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五、《越女词》其三。
二、解释:1、乐府 2、歌行 3、紫云山 4、大匡山 5、平交王侯 6、一匡天下 三、填空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 。大约在李白五岁时,随家迁居蜀之 。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东出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2、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 的儒家思想。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 。
3、 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能力。 4、唐文宗曾下诏:“以(李) ,裴旻剑舞,张旭草书称为三绝”。 5、明人胡应麟说:“太白 ,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四、简答 1、李白生平简述。
2、李白的思想,人格有哪些特点?
3、简述李白对古题乐府的创新及其个性特点。 4、简述李白乐府诗的抒情方式。 5、简述李白的地位。 6、简述李白对后世的影响。 五、论述
1、论述李白歌行的价值。 2、李白绝句述论。 3、李白诗歌艺术个性述论。
第四章 杜 甫
一、背诵默写篇目:《春望》、《秋兴八首》其一、其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江村》、《春夜喜雨》、《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三、其五。
二、解释:1、《箧中集》 2、安史之乱 3、元结 4、 组诗 “三吏”、“三别” 5、诗史 6、夔州时期
三、填空
1、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诗人。 2、还在天宝年间,元结《箧中集》诗以悲愤写人生疾苦, 。
3、杜甫, ,生于巩县。青年时期是在盛唐社会中度过的,过了一段南北漫游,
的生活。
4、安史之乱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无数灾难,也给诗歌创作带来了变化, 题材很自然地进入诗歌创作中。
5、杜甫诗风格多样,沉郁顿挫之外, 是又一重要特点,当他生活稍为安定时,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 的一段时间,就有不少这类作品。
6、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兵败被俘,有《 》二百首。 四、简答
1、杜甫生平简介。
2、杜甫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 3、什么是“沉郁顿挫”的风格?
4、萧散自然风格与杜甫处境心境关系简述。 五、论述题
1、试论杜甫诗高度成熟的叙事技巧。 2、杜甫律诗成就述论。 3、杜诗的地位与影响述论。
第五章 大历诗风
一、背诵篇目:《滁州西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二、解释:1、大历诗风 2、“十才子” 三、填空
1、大历诗歌的产生,主要出于两大诗人群体,一是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钱起等“ ”诗人,作品多为 之作;再就是长期在江南任职的 诗人,如刘长卿、韦应物、李嘉祐、戴叔伦等,作品大多描写 。就题材内容而言,他们的诗歌并没有比前人提供更多的新东西,其清雅闲谈的艺术追求,则深受盛唐 诗风的影响,有一脉相存的关系。
2、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 的冲和平淡,成为 诗歌创作的主导倾向,往往能“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3、刘长卿的五言诗写的最好,曾自许为“ ”,早年爱写篇幅较大的叙事性的 ,但意脉似不甚连贯。后来他用较短的五古和 、 写离别与山水景物,颇多意象省净而极富韵味的优秀之作。
4、所谓“十才子”有钱起、卢纶、李端等十人,其中 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 5、顾况、李益的诗,与大历诗风 的主流情调有着不同的风貌,显示出异于同
辈的艺术个性。
三、简答
1、大历诗风是怎样形成的?
2、为什么说韦应物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代表了大历诗风的变化? 3、为什么说刘长卿诗歌的情调,典型地反映了大历士人的孤独冷漠心态? 4、“十才子”和韦应物、刘长卿等诗人,在诗歌创作技巧上有些什么探索? 四、论述
简述顾况、李益诗歌风格特色。
第六章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一、背诵篇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山石》、《左迁至兰关示姪孙湘》、《游子吟》、《秋怀》其二、《南园》、《雁门太守行》、《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竹枝二首》其一、《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江雪》。
二、解释:1、韩孟诗派 2、不平则鸣 3、笔补造化 4、郊寒岛瘦 5、孟诗韩笔 三、填空
1、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 ,此外还有 、 、 等人。这个诗派的主要风格是 。
2、 与 为诗皆以苦呤著称。《寒地百姓吟》是 的作品,“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 的佳句。
3、 既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又是善于摹仿民间俚歌俗调作诗的诗人。他的《竹枝词》等是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诗歌,都是诗人在 之间生活时写成的。
4、“旧时王谢堂前燕, ”出自《 》诗;“沉舟侧畔千帆过, ”出自《 》诗。它们都是刘禹锡的脍炙人口的佳句。
5、《江雪》和《渔翁》都是 著名的 诗。
6、韩孟诗派里的重要诗人 是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的一个代表者。其诗歌的中心内容是 。其独特的诗风是 。
四、问答
1、韩孟诗派是怎样形成的? 2、韩孟诗派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五、论述
1、比较论述韩愈、孟郊、李贺的诗风。
2、比较论述刘禹锡、柳宗元的诗风。
第七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一、背诵篇目:《离思五首》之四、《悯农二首》、《观刈麦》、《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大林寺桃花》。
二、解释:1、新乐府 2、元白、 3、元白诗派 4、张王乐府 5、元和体 三、填空
1、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是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 的新思潮,其渊源可以追溯到三百篇中的“ ”诗和汉魏 那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后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 的创作。
2、元稹的乐府诗创作受到 、 的影响,但他们的“新题乐府”却直接缘于 的启迪。 写《新题乐府》二十篇,元稹和之,白居易又在他的基础上扩充为五十首,名曰“ ”,并在序里明确提出其诗歌创作主张,于是形成了一个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创作新高潮。
3、白居易的一生以 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 ”时期,后期是“ ”时期。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主张是 在《 》一文中提出来的。
5、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 、 、
和 四类。他的《琵琶行》是属于 一类,《卖炭翁》是属于 一类,《大林寺桃花》是属于 一类。
四、问答
1、元白等诗人是怎样把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创作推向高潮的? 2、比较张王乐府。 3、比较元白乐府。
4、白居易闲适诗有什么样的特色? 五、论述
1、简述白居易的诗歌革新理论。 2、简述白居易《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 3、简述《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4、结合作品谈白居易诗的主要成就。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