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一、 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和方法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背景 1.课改需求
新课程中要求我们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括注意力集中倾听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观察的习惯、读写的习惯等等。良好的注意力有利于集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提高观察、注意、想象、思维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不断创新。 2.学校需求
纵所周知,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活波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老师上课时总要时不时的提醒他们。这就直接影响了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课堂上不组织学生的注意,学生就不能用心的听、潜心的记、积极的思考,不能有效的掌握所学习的知识。任何有才能的学生,如果学习时漫步经心,心神不定,注意力分散,他的学习成绩就会下降,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他就能清新、完整、深刻的感知材料,思考问题,对其他事物就很少觉察或根本觉察不到,为富有成效的学习创造最佳条件。同时注意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他能够保证各种心理活动更及时更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变化,使人们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3.班级需求
据研究材料统计,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
间平均是15分钟左右,7-10岁是20分钟左右,10-12岁是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是30分钟。从这一研究材料可以看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短暂的。事实也表明,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是不能持久的,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离开教师所讲的内容,而转向偶然看到的或听到的东西上去,甚至在非常听话,很守纪律的学生中间也会出现影响课堂秩序的现象。而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也就是说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整节课都保持在紧张、兴奋状态。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使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具有独立性,适应能力强的一代新人。 (三)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小学生
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问卷法、询问法 (四)研究内容
1.如何让学生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进行广泛的调查,搜集,研讨。 2.整理所出现的问题,汇总一下每位学生为何不能集中注意力。 3.针对每位学生不同情况,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
根据调查结果,对症下药,采取有利措施,加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1) 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其课堂注意力的重要手段 (2) 切实改进教学方法 (3)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4)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5) 把握一堂课最佳时间,集中小学生课堂注意力 (6)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是指小学生在课堂上一定时间内集中地关注、反映某事物的能力,也是小学生在课堂上有目的、有意识地自觉主动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手段。如果小学生在课堂上不集中精力,不注意听讲、观察、思考,那就什么也听不懂学不到。所以小学生课堂的注意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课堂注意力, 我们需要探讨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培养措施。
1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即所谓的上课不专心,这是在小学生课堂上十分普遍的现象, 也是导致教师上课实效性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活泼好动、坐不住、安静不下来。比如许多小学生在课堂上“很忙”,一会玩橡皮,一会削铅笔,一会看看窗外的小鸟和天空,要不就去招惹周围的同学,一刻也不清闲。
心不在焉、老走神。尤其是思考问题、较安静时,他们往往会想入非非、心神不定。有时再加上季节的原因,他们就会无精打采,一会儿就会睡着。
粗心马虎、差错连连。由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时马虎大意,会把“犬”,写成“大”;把“体”写成“休”等。错误连连、笑话百出,真有点让你哭笑不得。
学习做事拖沓、磨蹭、虎头蛇尾、效率不高。当天的任务总是完成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