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项目建设检查验收总结报告
通过“一派、二培、三带”的方式,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
一派:两年来,先后选派20余名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到高等职业院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学习及学术研讨活动,更新了教育理念,开拓了视野。二培:先后选派10名骨干及中青年教师16人次到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参加了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先后聘请行业专家、酒店管理人员9人20余人次到学校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学生实训操作教学指导。三带:聘请高等院校鲁琳雯教授作为专业带头人,对专业部教师进行了长时间、多批次系统的专题讲座、教育教研及听评课指导。还通过以老带新、结对帮扶的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了一对一培养。其中,1名教师培养成了专业带头人,3名教师被确定为骨干教师,4名青年教师得到了专业能力提升培养,10名专业教师取得了中式烹饪、中式面点、客房服务、餐厅服务鉴定考评员、导游员和茶艺师等相关职业资质,“双师”型教师已由原来的20%增至目前的100%。
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为解决酒店专业教师实践经验和职业能力的不足,我们依靠行业和合作酒店,先后聘请了6名行业专家、酒店管理人员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对参加全区及全国技能大赛的学生进行实训指导等,灵活调整兼职教师教学时间、教学场地,实现了专兼融合、互为补充的专业教师队伍,在示范校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按照“三段推进、学工轮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要求,紧扣酒店服务行业对人才岗位需求,构建了“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赢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强化了学生技能培养。两年来,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按照“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健全了校企合作专项管理制度,建立了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
一是完善“人才共育”的专业建设制度。校企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把握专业建设思路和方向,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等建设过程,实现了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的紧密对接。
二是健全“过程共管”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了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行与学生实训管理,明确规定了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学生实践环节,保证了学生实习的正常运行。
三是建立“责任共担”的运行约束制度。根据校企双方相关制度约
5
束,双方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就业质量、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以及企业的设备管理,校企形象和文化等负有共同的责任。
四是建立“利益共享”的管理制度。学校利用优势办学资源,为企业员工提供岗前、在职等各类技能培训,企业利用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等优势,为学生实操技能训练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满足“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教学模式要求,促使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与企业生产对接,我们不断深化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关系,积极创新合作形式,按照本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结合学生职业成长规律,依据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要求,我们通过广泛调研,认真分析,科学论证,对现有中餐、西餐、客房实训室进行了局部改造与调整,新建了茶艺实训室1个、形体与服务礼仪实训室2个,资金投入33万元,现已全部投入使用,较好地满足了教学需求。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已由原来5家增至10家,其中银川柏悦、内蒙古阿拉善、中卫沙坡头假日等8家市内外星级酒店已与学校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为落实酒店专业学生 “三段推进、学工轮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学生正常开展见习、实习等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两年来,多次安排11级、12级和13级5个专业班160余名学生700余人次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建设经费投入与使用
酒店服务与管理项目建设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为230万元,实际投入使用230万元,资金使用率为100%。(该专业无政府及学校配套资金)
五、贡献与示范
1、成为酒店行业的培训基地 通过示范校建设,学校的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除了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实训之外,还利用酒店专业完善的实训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越的生活条件,在带动酒店行业发展和对口支援能力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先后为中卫红宝宾馆、固原航空酒店、腾格里湿地秀水温泉酒店等企业员工提供岗前、岗中、转岗、管理等中长期各类培训1200多人次,提供酒店服务员中、初级职业技能鉴定达800多人次,现已成为本市及周边酒店行业的培训基地。
2、教师专业水平显著提升
在两年的示范校建设中,教师通过外出培训、走访调研、聆听讲座等环节,职业教育理念有了根本性转变;通过分析酒店领域岗位能力、构建人才培训方案等环节,职业教育培养发向更加清晰;通过整合课程
6
设置、参与教材编写、撰写论文等环节,教师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实际,教研教改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实施教学改革、构建评价体系等环节,教师教学方法更加新颖,对学生能力评定更加合理;通过挂职锻炼、参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师专业理念知识和实操水平显著提升。
3、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对酒店领域必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分析论证,构建了“三段推进、学工轮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材与技能对接、岗位与能力对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操作更加符合学生成长和企业需求,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明显增加,专业技能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随着我部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班的学生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连续取得优异成绩后,毕业学生更受酒店行业欢迎,而且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就业率达100%。
4、对其它专业的带动作用
通过示范校建设,酒店专业逐步形成了“三段推进、学工轮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更加灵活的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机制,完善了实训条件,形成了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兼职教师团队,加强了内部管理,建立了绩效奖惩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了教师潜力。正是在这种合理的办学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机制驱动下,逐步构建了以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核心,带动引领了以旅游、烹饪、市场营销为辐射的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改革,真正起到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示范校的建设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改革,通过全员参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也取得了一些可以推广的经验和成果,能够发挥比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但在项目建设中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教师观念尚需进一步转变。随着示范校建设的有序推进,特别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改变和专业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的逐步调整,个别教师的思想观念难以与改革发展同步,难以适应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
2、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虽已构建,但在实施过程中,随着酒店行业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仍然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课程体系不合理、书本知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使之更加符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企业共育人才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酒店管理人员岗位分工明确,工作繁忙,他们没有过多时间和精力参与人才培养,加上对职业教育了解不够,双方有待进一步加强合作。
改进措施:
7
1、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推行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能力与技能训练、综合素养等方面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2、进一步深化管理改革,深化绩效考核制度,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着眼于真正具备“双师”能力的教学团队的充实与提高,侧重专业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建设。
3、进一步推进内涵发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打造学校品牌与特色专业。
4、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围绕企业合作继续在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教师下企业锻炼等方面开展合作。
结束语
改革无止境,发展无终点,我们决心以示范校验收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改进工作方法,强力推进校企合作,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为发挥后示范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倾其所力,努力奋斗!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