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科学总结-考试要点
急性肾小球肾炎
1.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AGN), 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一组疾病。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
2. 病因:B-溶血性链球菌。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皮肤感染(脓疱疮)。由感
染所诱发的免疫反应引起本病
3. 病变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见弥漫性肾小球病变。 4. 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通常与前驱感染后1-3周起病。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症表现,
重症者卡发生急性肾衰竭。急性肾炎综合症包括:尿异常(肉眼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免疫学检查异常(血清C3及总补体下降,抗O升高(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8周内恢复正常)
5. 诊断:于链球菌感染后1-3周发生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甚至少尿及氮质血症
等急性肾炎综合症的表现,伴血清C3下降,病情于发病8周内逐渐减轻到完全恢复正常者。
6. 治疗:以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
特点:大量新月体;双肾增大;贫血;C3下降;3型:ANCA(+)即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1型:抗GBM(+)即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asymptomatic hematuria and / or proteinuria),也称隐匿型肾小球肾炎(latent glomerulonephritis),系指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或(和)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1.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基本
临床表现,病情迁延,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肾病。在我国是引起肾衰竭的最常见的病因。
2. 病理:常见类型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及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变后期,都可转化为肾小球硬化,相应肾单位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肾脏体积缩小,肾皮质变薄。 3.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主。基本临床表现为蛋白尿、
血尿、高血压、水肿。早期患者可有乏力、腰部疼痛、纳差,水肿一般不严重。实验室检查多为轻度尿异常,尿蛋白在1-3g/d,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可增多,见管型。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
4. 诊断:凡尿化验(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病史达一年以上,无论有无肾
功能损害,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后,即可诊断。 5. 鉴别诊断 潜伏期 化脓性感染 血清C3 病理改变 治疗 预后 急性肾炎 3周 ? 下降,8周后恢复正常 肾小球及内皮系膜细胞增生 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 良好,可完全治愈 慢性肾炎 起病缓慢 6. Alport综合症:常起病于青少年,患者有眼(球型晶状体)耳(神经性耳聋)、肾(血
尿、轻、中度蛋白尿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异常,并有阳性家族史
7. 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先有较长期的高血压,再出现肾损害。远曲小管功能损伤(尿浓
缩功能减退,夜尿增多)比肾小球功能损伤早出现,尿改变轻微,常有高血压的其他靶器官(心、脑)并发症。
8. 治疗:原则是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合并症
为主要目的,而不以消除尿红细胞或轻微尿蛋白为目标。
1) 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尿蛋白.>=1g/d,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
尿蛋白〈1g/d,血压可放宽到130/80mmHg以下。尿蛋白争取减少到〈1g/d 2) 限制磷的摄入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控制蛋白量) 3) 抗血小板解聚
4) 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一般不主张积极应用。
5) 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感染,劳累,妊娠及肾毒性药物,创伤、严重低血容量,
不必要的造影检查
肾病综合症(nephrotic syndrome, NS )P513
1. NS is characterized by proteinuria(>3.5g/d),hypoalbuminemia(低蛋白血症)
(<30g/L),hyperlipidemia(高脂血症) and edema(水肿) 2. 肾病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前两条为诊断必需)
1) 尿蛋白大于3.5g/d 2) 血浆蛋白低于30g/L 3) 水肿 4) 血脂升高
*诊断包括三个方面:A确诊NS;B确认病因:排除继发性病因和遗传性疾病,才能诊断为原发性NS;最好进行肾活检,做出病理诊断;C判断有无并发症 3. 病因:可由多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病引起 4. 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
1) 大量蛋白尿,因肾小球滤过膜受损 2) 低蛋白血症:
a) 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
b) 肝脏白蛋白合成小于丢失和分解的和
c) 胃肠道粘膜水肿导致饮食减退,蛋白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丢失
d) 免疫球蛋白,补体成分,抗凝及纤溶因子、金属结合蛋白,内分泌素结合蛋白
都减少
3) 水肿,通常为晨起眼睑水肿。因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4) 高脂血症: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中LDL、VLDL、脂蛋白(a)浓度增加 5. 原发性NS的病理类型及其特征
1) 微小病变型肾病: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免疫病理检查阴性,电镜下广泛的肾小
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好发于儿童,典型的临床表现为NS。90%的病例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
2)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免疫病理
检查分为IgA肾病,和非IgA肾病。好发于青少年,50%有前驱感染。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病理改变轻者疗效好。
3)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生,毛细血管
袢呈“双轨征”,免疫病理见IgG和C3沉积。好发于青壮年。C3持续降低
4) 膜性肾病:光镜下肾小球弥漫性病变,嗜复红小颗粒,钉突形成,基底膜增厚。免
疫见IgG和C3沉积。好发于中老年,易并发血栓栓塞。通常起病隐匿
5)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光镜下受累节段的硬化,相应肾小管的萎缩、肾间质纤
维化。免疫病理见IgM和C3在肾小球受累节段呈团块状沉积。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大量蛋白尿和NS为主要特点。
6. 治疗
1) 一般治疗:休息,预防感冒,给予正常量的优质蛋白,热量充分,低盐饮食,少进
食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2) 对症:利尿消肿;减少尿蛋白(ACEI) 3) 主要治疗——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
A. 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免疫反应、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影
响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而发挥其利尿、消除尿蛋白的作用。原则是:起始足量,缓慢减药,长期维持。
*长期应用激素,可出现医源性柯兴氏综合症,继发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小儿发育迟缓,精神症状,感染,药物性糖尿病,骨质疏松 B. 细胞毒药物,常用环磷酰胺 4) 并发症防治
A. 感染: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选用对致病菌敏感、强效且无肾毒性的抗生素,
尽快去除明确感染病灶
B. 血栓及栓塞:肝素钠,华法林,辅以抗血小板药物 C. 急性肾衰
D. 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慢性肾衰竭(CKD)
1.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伤病史>3个月,包括GFR正常或不
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60ml/min)超过三个月,称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 2. 慢性肾衰竭(CRF):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
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症,简称慢性肾衰 3. CRF的分期 CRF分期 肾功能代偿期 肾功能失代偿期 肾功能衰竭期 尿毒症期 肌酐清除率(Ccr)(ml/min) 血肌酐(Scr)(umol/L) 50-80 133-177 20-50 10-20 <10 186-442 451-707 >=707 *正常GFR:120-160ml/min *正常Scr:88.4-176.8umol/L 4. 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呼吸深长);水钠潴留,高钾血症,低钙,高磷
2)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力衰竭(尿毒症患者最常见的死因),尿毒症性心包炎 3)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腔有尿味,消化道出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