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二单元
(4)、在交流中感知乘除法的联系,加深除法意义的认识。 (乘法就是求相同加数的和,除法就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和得数后面单位名称的写法。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交流答案。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进行平均分。分后填写算式。让学生在独立写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读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练习五
六、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六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学习内容: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学习目标:
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习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学习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课前自学: 一、自学检查。
1.算一算,说说依据那句口诀解决这些乘法。 5X2= 3X4= 6X2= 4X4=
2.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看图明白题意,共有( )个桃子,每只小猴分( )个,可以分给( )个小猴?想想该怎样解决?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 看图,思考,可以分给几个小猴? 2、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小组交流想法。
5、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 小结。(用乘法口诀的方法求商的方法比较好)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1.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4 三四十二
2.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12÷4=3 三四十二
六、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学习内容:
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
3.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4.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一、自学预习:
师: 3月12日是植树节,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正在开展植树活动呢。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这些信息应该怎样算?列成表格如下:
问题 如:一共要栽多少课? 算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