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一作文指导系列一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彭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一.引入:
“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作文,以立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句则为其裨将,字则为其兵卒,事料则为其器械,当使兵随将转。”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立论:
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阐明理由,表明态度。
三.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 1.正向思维:
2.反向思维:
3.侧向思维:
四.寓言材料分析: 滥竽充数
正面思考:
侧面思考:
反面思考:
从人物角度方面分析: 南郭先生:
齐宣王:
齐湣王:
队长:
队友:
讨论后小结: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1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五.如何确立论点?(材料探讨训练)
对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问题,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那么我们如何确立一个自己的论点呢?
(一) 准确分析,正确立论:
找出下面这则材料的关键句,然后依此确立一个论点。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清江盈科《雪涛小说》)
(二) 有针对性,有的放矢:
一个母亲严格要求儿子,望子成龙心切,儿子质问母亲:“你望子成龙,你是龙母吗?” 请认真阅读这则材料,自选角度立论写作。 找出角度:
选择角度:
(三) 论点新颖,有时代感:
根据下述材料立论,并比较,哪种论点新颖。
曹操在征讨张绣的途中,为避免扰民,严明军纪,特别命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结果曹操自己的马受惊窜入田地,践坏了一大块麦田。一件小事由于曹操自己的军令变成了非常棘手的问题。曹操说:“吾自制法,吾自犯之,如果不罚,何以服众?”说完就要自刎。幸亏郭嘉引用《春秋》之义,以法不加于尊,给曹操找了台阶。但曹操还是用剑割自己的头发掷于地上,这就是著名的割发代首。
立论:
六.如何选择最佳角度最佳论点
1、根据下面材料,作多角度立意后选择最佳角度最佳论点训练。
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生写了104部科幻小说。当初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回。他当时既痛苦又气愤,打算将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夺过书稿,给他以鼓励。于是他尝试着走进第16家出版社。经理赫哲尔阅读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还与儒勒?凡尔纳签订了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
这则材料叙述时没有一定的中心,属于开发性材料,分析材料中人物、人物关系、故事的不同侧面,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结论:
角度 立论
分析:
那么,选择议论角度的要领有哪些呢?
2
写作应选取的角度是:
1.题目或训练要求限定的角度 2.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的角度 3.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 4.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5.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最能发挥自己水平的角度)
七.方法点拨:
立论遵循下列要求:
1.立论的切口要小。立论要把握从小的角度论证,抓住论证的重点,以小见大。
2.立论要符合实际。立论要符合客观实际,要保证观点的正确,不能出现与人们对可挂世界的认识相违背的方面,表达的观点要让大多数人接受,并能自圆其说。
3.立论要新颖别致。立论追求新颖,是对客观生活的升华,而不是脱离客观实际的标新立异;是解决问题的新见解,而不能片面追求独树一帜;是对材料的新颖看法,而不是为了阐明“另类独见”。求新的途径主要有:
(1)角度新,学会避免人云亦云的角度;
(2)思想新,主要着眼于提供对于事物中肯的见解和认识;
(3)境界新,变旧识为新知,使老论题有新意,使立论深刻、新颖、独特。
八.实战演练:
1.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韵味。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
角度:
2.阅读语言《鲁人徙越》,想一想,能从几个角度立论?
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有人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更加困窘的。”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那人解释道:“鞋子是供人穿的,可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着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却想要不处于困境,能够办得到吗?”
角度:
3.根据下边材料,联系实际,运用辩证思维,看能提炼出几个观点。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地神盖娅的儿子安泰在和敌人赫拉克勒斯格斗时,只要脚不离大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母亲那里汲取力量,击败任何强大敌手。但不幸的是,这个奥秘被对手发现,安泰被诱骗到空中,离开大地的安泰因得不到能量而被扼死。 角度:
九.美文赏读 1. 坚硬的水
轻轻地,柔柔地,从岁月的隧道流过,如一支幽远的古曲;淡淡地,悄悄地,从沉寂的
心头掠过,如一声如雷的钟磬。因为找寻,你升腾为一片四处漂泊的云;因为守候,你凝结成一滴清晨沉睡的雾;因为坚持,你消瘦成飞瀑下的一线涧水。 水!坚硬的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的是你么?一片汪洋,望之不尽,不似天空遥不可及,不似险峰高不可攀。每天,只是匆匆、匆匆地向前飞奔。面对着这种博大与从容,人不能不暗叹自己的微不足道。还能有什么言语呢?唯有敬畏而已。在这里,黄河以一个强者的姿态告诉我:真正的胜利者,不是站在前台指指点点的人,不是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的人,
3
而是面对世间的纷繁,勇往直前、永不退缩的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说的是你么?百米之外,即闻水声如雷。近看,即见水滴千万奔腾而下,激起银浪无数。一阵风过,身边便如细雨纷飞,使人不禁生疑:莫非来自天边?一路所见,尽是奇观异彩,唯她,洁白晶莹,不染纤尘,一改先前所见的柔媚。与彩霞携手,借高山深涧,只为一展水之力量、水之玄妙。这时,瀑布的声音告诉我:只要有心,柔弱亦可化为刚强;只要有志,平凡亦可化为奇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说的是你么?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这话真是道尽了自然界物质的水和社会中平头百姓的特质。善待自然,善待百姓,真是一个道理。百姓逼急了会起来造反,自然逼急了也会反抗的。这些年来,世界各地的海啸、地震、天气变暖而引发的水灾,还少么?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气势磅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是你么?我的家乡属古云梦泽,南面浩浩荡荡的长江穿境而过,北面东荆河缓缓流淌,境内湖泊众多,河港密布。一部家乡的历史,应该就是一部与水共存的历史。东荆河水,莫非就是我梦中的沧浪之水么?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家乡的河滩,满目皆水,到处都是水流的脚印。细细的、柔柔的印痕,细细的、柔柔的脚步。可就是这些看似细小的脚步,踏出了开阔,踏出了欢乐,踏出了一片生命的天地。是的,她们成功了,再坚硬的岩石也不能不在她们脚下俯首称臣。她们或许不是奇迹,但她们却用自己纤细的手指创造出了奇迹!东荆河水对我耳语: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与生俱来的特性,但是只要有梦,便有希望;只要用力呼吸,便能看到奇迹! 水之形,无处不在;水之魂,亦无处不在。世间之水,总是含蓄而不怯懦、雄劲而不张扬地向我们诉说着生命的坚强——如山,高峻挺拔,巍然屹立,在一成不变与瞬息万变中诠释永恒;如风,翩然起舞,日行万里,在千回百转之际笑看万物之僵行拙步。坚毅与力量,永远是水的主题曲!
立论的启示:
2.捕捉理性的灵光
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但是,我们幼稚的心能够排除感情的绞绊,爱的纠纷吗?于是我独自躺在那一方芦苇 地里去倾听先人的谆谆教诲———孔夫子一袭长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诸葛斩马谡,忍痛割爱,那是诺言,是军纪,是理性啊!海明威独守大海般的忧伤,梵高独具向日葵般的孤单,冉.阿让受折磨一生,最终顾全大局,为保全机密杀死情人。
我们澄清的眼睛里无法写满沧桑与事变,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为了后师之鉴,我们从古典,实录,现实中,可以有所感悟,寻求方向。从司汤达的《红与黑》,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我鲜活的心灵触及到了主人公在感情上和伦理上,理性的矛盾和揪心的苦恼。从中可以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影子,贪污犯不是一上任就徇私枉法的,杀人放火者也许是执著于对某个亲人的不平或保护,同样的一句话,儿子说出来就是聪明,邻居说就是布下暗室。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但是我们应该看准方向,学着成熟,试着长大,流年似水,不应该只将泪光镌刻;风雨如晦,总应该把羽翼淬火。
如果不是理性,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姜树椿会重新走上手术台?叶欣会成为又一个南丁格尔节的持灯护士?何大一会放弃“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研究,不远千里治非典?感情是枝叶,是润滑剂,感情的亲疏远近不会影响我们对事物正确的认识,理性永远是主干和主流,要不然,当代“孔繁森”郑培民怎么永远牢记“不要闯红灯”,伏明霞追求那骇世的弧线,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