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
题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涂卡。
2.考试完毕交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P-31 Mg-24 S-32 Cl-35.5
第Ⅰ卷(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可以再生。下列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是(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石油 ④太阳能 ⑤氢能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④⑤
2.下列反应中,是吸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Ba(OH)2﹒8H2O与NH4Cl晶体混合 B. 醋酸与NaOH溶液混合 C. 炽热的碳与水蒸气反应 D. 高温煅烧石灰石 3.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类目前所直接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B.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C. 人体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与化学反应无关 D. 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 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 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g) △H=-483.6kJ 5.室温下,同种规格的铝片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产生氢气速率最大的是( ) A. 0.1 mol/L的盐酸15mL B. 0.15 mol/L的硫酸溶液8mL C. 0.4 mol/L的硝酸12mL D. 18 mol/L的浓硫酸15mL 6.下列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 反应条件改变,化学反应限度可能改变
C.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一定相等 D.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所有物质的微粒均不再变化
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
A. 氨水中加酸,NH4的浓度增大
B. 合成氨工业中不断从反应混合物中液化分离出氨气 C.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D. 合成氨控制在500 ℃左右的温度
8.下列叙述中一定能判断某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B. 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C.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改变 D. 混合体系的压强发生改变
9.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υ(N2生成)=3υ(H2消耗)
B. H2、H2、HN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C. 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NH3,同时消耗1molH2 D.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10.反应2SO2(g)+O2(g)2SO3(g),改变条件,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都变化的是( )
A. 增大压强 B. 升高温度 C. 使用催化剂 D. 多充O2
11.某化学反应2X(g) =Y(g )+Z (s)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X的键能低于lmol Y的键能 B. 升髙温度,体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C. 加入催化剂,E1、E2和△H均发生改变 D. 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12.可逆反应A(g)+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 v(A)=0.4 mol/(L·min) B. v(B)=0.5 mol/(L·min) C. v(C)=0.5 mol/(L·min) D. v(D)=0.02 mol/(L·s)
-1
13.已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①2H2(g)+O2(g)=2H2O(l);△H1=-571.6KJ· mol ②2H2O(l)=2H2(g)+O2(g); ΔH2=?。 (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 该反应的ΔH2大于零 C. ΔH1是氢气的燃烧热 D. ∣△H1∣<∣△H2∣
14.在恒温、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3B(g)+C(g),若反应物在前20 s由3 mol降为1.8 mol,则前20 s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1-1-1-1
A. v(B)=0.03 mol·L·s B. v(B)=0.045 mol·L·s
-1-1-1-1
C. v(C)=0.03 mol·L·s D. v(C)=0.06 mol·L·s
15.在一密闭烧瓶中,在25 ℃时存在如下平衡:2NO2(g)N2O4(g)ΔH<0,将烧瓶置于100 ℃的水中,则下列几项性质中不会改变的是( )
①颜色 ②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③气体总质量 ④烧瓶内压强 ⑤混合气体密度 A. ①和③ B. ②和④ C. ④和⑤ D. ③和⑤
16.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
X(g)+Y(g)2Z(g) Δ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
B. 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Z的浓度不变
C.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Y的浓度不变 D.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 17.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 △H A. 图I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图II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压强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图III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 图III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晌.且乙的温度较高 18.反应CO2(g)+2NH3(g)CO(NH2)2(s)+H2O(g) △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催化剂,平衡常数不变 B. 减小容器体积,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 增大CO(NH2)2的量, CO2的转化率减小 D. 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 19.已知:CH3CH2CH2CH3(g)+6.5O2(g) ─→4CO2(g)+5H2O(g) ΔH=-2878kJ·mol -1 (CH3)2CHCH3(g)+6.5O2(g) ─→4CO2(g)+5H2O(g) ΔH=-2869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分别表示正丁烷、异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B. 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 正丁烷转化为异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 等物质的量的异丁烷分子中的C-H键比正丁烷的多 20.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X(g)+3Y(g)2Z(g) △H=-a kJ/mol(a>0 ),某实验小组测得X的转化率(α)在不同温度与压强(P)下 的实验数据,三者之间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b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B. 上述反应在达到平衡后,缩小体积,Y的转化率提高 C.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将2.0molX、6.0molY,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akJ 21.某温度时,反应N2+3H2数为( ) 2NH3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3H2+N2的平衡常 A. a -1/2 B. a C. 1/2 a D. a -2 22.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A. 33% B. 40% C. 50% D. 65% 23.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 N-N吸收167kJ热量,断裂1molN≡N吸收942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 B. N4的沸点比白磷(P4)的高 C. 1mol N4转化为2mol N2的同时放出能量 D. 相同质量的N4和 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2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l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l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Q1+Q2>Q3 B. Q1+Q2>2Q3 C. Q1+Q2 -1 25.已知:CH4(g)+2O2(g)==CO2(g)+2H2O(l) △H=-Q1kJ·mol① -1 2H2(g)+O2(g)=2H2O(g) △H=-Q2kJ·mol② -1 2H2(g)+O2(g)=2H2O(l) △H=-Q3kJ·mol③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放出的热量(单位:kJ)( ) A. 0.4Q1+0.05Q3 B. 0.4Q1+0.05Q2 C. 0.4Q1+0.lQ3 D. 0.4Q1+0.2Q3 第Ⅱ卷(5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包括4个小题,共50分) 26(9分).依据叙述,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 g NO2需要吸收16.95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