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7 鱼游到了纸上》优质教案 - 6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7课)
教材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一篇精讲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理解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看鱼看得专心致志,画鱼画得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知识目标:
抓住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实行训练。
水平目标:
(1)有目的地实行课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文,学习作细致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写法。
情感目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精神,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法分析: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见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学法分析: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线”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它体现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观点,因而在课堂中,我将采取“读——品——议”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予以理解,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明确学习目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请大家齐读生字词。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金鱼游到了聋哑青年的纸上,鱼怎么就游到了纸上?聋哑青年是怎样做到的?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 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地写在旁边。
2、四人小组交流,读读画出的句子,互相说说自己的体会。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一)研读“看鱼”。 1、出示重点语段。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2、指导朗读。
(1)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忘我、如痴如醉、专心) (2)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出来的?(老是、呆呆、静静)
(3)那你能不能试着读出他那忘我的、如痴如醉的、专心的境界呢? 抽生读,随机评价。再齐声有感情地朗读。 3、接着交流:还有哪些句子写了青年看鱼呢?
4、“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你又从中体会到什么?(恒心)
(2)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每个、都)
(3)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年有多少个星期天?(抓住“每个星期天”来体会) 无论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还是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青年——“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聋哑青年的恒心。
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聋哑青年是如何看鱼的?(如痴如醉)(师相机板书:看鱼 如痴如醉)
过渡:年轻人看鱼这么专心,那他又是怎样画鱼的呢? (二)研读“画鱼”。
出示句子:“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鱼。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从这段话中,你读明白了鱼真的是自己游到了纸上的吗?(不是)你是从哪个词读明白的?(仿佛)“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原来年轻人是把金鱼画得很逼真,把鱼画活了。
2、年青人是怎样把鱼画活的呢?让我们锁定青年人画鱼的这个幕,细细读读这段话,想想哪些地方能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3、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师相机评价) 4、理解“工笔细描”“一丝不苟”的意思。
同学们能不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词句谈谈对“工笔细描”的理解? (1)交流:要画得细致、要一丝不苟。
(2)从哪里能够体会出来?(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3)你见过姑娘绣花吗?能不能谈谈感受?
(4)那么速写呢?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理解“工笔细描”的方法来理解它呢? 5、指导朗读:青年画鱼,一会工笔细描,一会挥笔速写,慢中有快,静中有动,一条条金鱼游上来了!我们试着读读青年画鱼的句子,把青年高超的画技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1)试读。谁来试试?有点感觉了,再试试读出快慢变化。
(2)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看看能不能把金鱼读得真的游动起来了。
(3)男女同学分角色读。女同学读工笔细描这个部分,男同学读挥笔速写这个部分,注意分别读出绣花般的细致,读出豪爽派的挥洒。然后齐读。
6、面对如此传神的画,难怪小女孩会惊奇地叫起来。谁替她叫一叫?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7、从“哟”我们能够感受到什么?(能够感受到小女孩的惊奇、惊喜) 8、从“游”字我们又能够体会到什么呢?(能够体会到年轻人鱼画得很逼真) 9、小女孩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年轻人画得好吗?(师相机板书:画鱼 栩栩如生)
10、出示句子: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那位青年很专心)从哪个词体会出来的?(融为一体) (2)你能试着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吗?
(3)出示画面: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都听到人们说什么了呢?
11、当“我”想把“鱼游到了纸上”这种赞美传递给年轻人、当“我”为他面对赞美却毫无反应而觉得有些不解时,却发现原来他是—— (三)领悟品质。
1、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1)“我”把小女孩说的话“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写给他时,他却写到“先游到了我的心里”。“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结合《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故事来理解它们的关系。 (3)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了吗?
2、课文学到这里,聋哑青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师相机板书:勤奋专注 画技高超)
总结:青年正是勤奋专注地忘我地观鱼、画鱼,才使鱼游到了纸上,小姑娘一句赞叹的话,让我们感到青年勤奋专注的精神有了回报。 3、聋哑青年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发? 三、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1、聋哑青年那勤奋专注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描写的,才使这个人物如此生动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结: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观察细致,抓住了人物特点,而且描写细致入微,所以才写出了这样生动感人的好文章。这些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四、 质疑: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大家释疑) 五、随文练笔。
1、(出示课文插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
2、课外作业:学习本文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个人,抓住特点写下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