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前儿童心理
知觉的规律: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十八、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具体有哪些方法? 观察法:含义、优缺点、实施步骤 谈话法
作品分析法
实验法:考察因果关系
十九、简述攻击性行为的症状、原因和预防矫治措施。
攻击性行为的分类:言语攻击和生理性攻击;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
幼儿攻击行为的特点: 攻击性行为频繁
更多的是生理性攻击,而非言语性攻击 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发展 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教养环境
社会认知的缺陷和歪曲
交流和文化
经验积累和强化
矫治策略和方法:
尽量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
努力提供宣泄内心压力的各种形式和途径
二十、多动症有哪些表现?与多动是一回事吗?教师应当如何看待多动现象? 多动症的集中表现和特征: 1、动作过多
2、注意力不集中 3、做事冲动
语言的发展 气质和性格
3为什么欢欢喜欢之日?欢欢上中板一个月后,妈妈发现他跟以前不一样了。每周三是欢欢值日的日子,他都早早起床让妈妈早点送他去幼儿园,妈妈还听说他在幼儿园都抢着打草卫生,是老师眼中的懂事宝宝。
4、4岁的苗苗现在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画画,每天都要画三四幅画,画完之后会跟妈妈说话的内容个,还会自己为画取一个名字。平常看电视节目,看到小朋友在跳舞唱歌,苗苗也会跟着扭动身体唱几句。如果有人观看,她会更卖力。得到他人的表扬,她会喜笑颜开。如何进一步培养呢?
幼儿在美术领域的年龄特点:
(一)3---4岁的幼儿:基本处于“涂鸦期”,具体表现为无控制涂鸦到有控制涂鸦到圆形涂鸦到命名涂鸦,其中前三者与手部肌肉能力发展有关。命名涂鸦意味着将从肌肉感觉转变为形象性思考,即将进入象征期。
(二)4---5岁的幼儿:处于“象征期”,具体表现为能用象征符号(即简单形状,如蝌蚪人)表现周围的事物,绘画有明确的目的(因为幼儿对视觉形象的感受力提高了,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更丰富了)。
特点为: 造型上简化、概念化(所以会夸张、变形、省略),注:中班幼儿使用象征符号的这种能力又被称为形象概念化;色彩上能认识基本色和近似色,但涂色不能均匀、无序、涂色不满或超过轮廓线;构图上表现为随意性,形象各自独立(与空间意识发展有关)。
(三)5---6岁的幼儿:处于“图式期”,具体表现为画面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因为对事物的关系和联系认识更深),富有主观情感。特点为:绘画多有夸张、透明和多样化的空间表现(受自我中心和空间知觉的限制);用色上富有主观情感,(如用红色表示生气)。
案例四分析参考:
案例中苗苗的行为体现了中班幼儿在美术绘画水平发展上的年龄特点,即处于象征期,由于孩子生活和认知经验的丰富,对视觉形象的感受力提高了,因而
能用简单的象征符号描绘周围的物体,且有明确的绘画目的,总体绘画能力提升。案例中苗苗乐于画画,并且能根据自己绘画目的为画取一个名字的表现正是她绘画能力不断提升的表现。
基于孩子的这种积极的绘画表现,成人在继续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上可采取一下措施。首先,在态度上,鼓励孩子大胆的表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其次,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审美感知,拓展绘画表现的内容。第三,引导幼儿大胆的使用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第四,提供多种美术材料,拓展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
5、幼儿园小班开展计算活动,老师请小朋友数一数,黑板上的青蛙,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3只眼睛。”老师一生气,就说:“长了四只眼睛。”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四只眼睛。” 老师说:“长了五只眼睛。” 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五只眼睛。” 老师气的直跺脚,说:“长了八只眼睛。” 那小朋友也跟着跺脚说:“长了八只眼睛。”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对了,也雷凯最天真的笑了。
从语言游戏的角度分析幼儿的行为:
语言是幼儿游戏的重要工具,语言本身也可作为游戏的对象。3岁半以后,幼儿的游戏中出现了以对语言的嬉戏性运用为特征的自发性游戏,如猜谜语、说笑话、颠倒歌等,各种语言被使用在游戏中,标志着幼儿语言意识的发展。这个案例中的幼儿关注点已经从数数活动转移到与教师的语言游戏中,以重复教师的话语为乐,反映了幼儿较强的幽默感。幼儿后面的笑标明幼儿理解了这个语言的游戏,他们对这些重复的语言本身充满了兴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