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掌声第二课时
创境生情,以情感悟——《掌声》(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以生为本,关注体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活泼紧张,当堂达标;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大胆探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使学生“本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教材分析:《掌声》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以回忆的语气来写这段小学经历的。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故事平凡而真实,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学情分析:经过近两年半的学习,学生对阅读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阅读,乐于用朗读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通过平时的培养与训练,学生善于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表达心中所想、所感、所悟。但是班中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平时他们感受更多的是别人对他们的爱,却很少能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缺少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理解小英的内心感受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会换位思考在本课的教学中尤为重要。我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三条主线:1、以读促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反复品读,引导学生懂得文中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人物内心世界。2、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丰富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3、以情激悟,让学生在对文本充分阅读中感受阅读的快乐,以情激情,感化学生,积淀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小英的心理变化。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和多媒体课件 ;按要求完成学案;预习巩固案。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课文,回忆词语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掌声》,齐读课题。
2、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听写几个词语,老师只说一遍。
轮流 注视 热烈 持久 讲述 经久不息
(出示以上六个词语)请大家对照批改,有错误的立即订正2遍。核对好的同学,请把本子合上,放在边上。
【卞德磊主任点评】能把“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习惯养成”
相结合。
二、互动探究,感受小英的变化
1、合作探究:原来小英是个怎样的女孩?得到掌声后,小英有了哪些变化?现在的小英又是个怎样的女孩?根据你对学案的学习,让我们深入品读掌声前后的小英,去感受掌声给小英带来的变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友情提醒:课文中有许多地方写得很生动,我们可以抓住重点句子或关键词进行理解;可以设身处地去感受,把自己当作小英,走进她的内心世界,体会她的变化。
3、学生研读课文。
4、小组进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老师走进小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5、交流与小结并板书:自卑、忧郁 自信、开朗
6、补充:老师还了解到:每天早上,小英总是早早地来到学校;
2
每天放学,小英都要等同学们都走了,她才离开。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7、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你能把她的苦衷通过你有感情地朗读告诉给刚调来的,还不了解小英的老师吗?齐读第一自然段。
8、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我们真替小英的变化而感到高兴呀,你们能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生齐读。
9、这个句子中有个特殊的符号,是??省略号,你知道省略了什么吗?请大家想象一下。小英还会——?
10、小结:读文章,不仅要读懂文字,还应该读懂标点,透过标点我们也能读到更多的内容。
11、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个自然段。) 12、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13、现在的小英和从前判若两人,此时她最想说的是—— 出示:“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齐读。
【吕海波主任点评】充分发挥学案的作用,在学生整体感知课
文的基础上,即了解掌声前的小英,又了解到掌声后小英的变化。为理解掌声作铺垫。 三、走进故事,领悟掌声
过渡:掌声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案中第一大题中的2、3两小题,师巡视指导。(附学案: 2、请朗读课文2、3、4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用“——”画出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3、读完课文后,想一想: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小英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2、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读一读或说一说,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句子。
出示: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3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想到的是什么?
出示: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齐读。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小英在犹豫什么?我究竟该怎么做?上去还是不上去?小英拿不定主意。这就叫犹豫。跟老师一起读:犹豫。
出示: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齐读)
注视是什么意思?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 3、这个残疾的女孩,尽管自卑,尽管紧张,尽管难过,但她还是勇敢地站了起来,一摇一晃的走上了讲台。如果你当时在场,这时,你会给小英掌声吗?
【校长许建点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给予学生充
分读书、思考的时间,让他们体会感情,能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小英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4、此时同学们的鼓励对小英而言是多么重要呀!让我们把目光移到第一次掌声。谁找到了,请把它读出来。
出示:“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5、你能给骤然换一个词吗?这是怎样的掌声?(是热烈、持久的。)
6、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
7、掌声的声音很响亮,又拍了很久很久,这就叫热烈、持久的掌声。来,让掌声来得热烈、持久些吧,读!
8、现场采访:如果此时小英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送给小英掌声吗?你想用你的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9、请你用朗读告诉小英。 10、第二次掌声谁找到了?
出示:“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