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6月月考物理试题
(1)实验操作中需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其最根本的目的是______ _;
(2)实验中甲、乙两同学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变化。 甲同学:通过改变橡皮筋的形变量来实现做功的变化;
乙同学:把多条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并把小车拉到相同位置释放.
你认为__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法更方便可
6月19日物理测试卷参考答案
1.B 2.C 3.B 4.A 5.C 6.A 7.B 8.BCD 【详解】
由机械能守恒可知,mgR=
12
mv;解得b点时的速度为2gR,故A错误;b点时,物体2v2受重力、支持力而做圆周运动,则由F?mg?m可得,支持力F=3mg,由牛顿第三定
r律可知,物块对b点的压力为3mg; 故B正确;对全程由动能定理可知,mgR-μmgs=0,解得bc两点间的距离为
R?,故C正确;在滑动过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损失,
故机械能损失了μmgs=mgR,故D正确;故选BCD. 9.CD 【解析】
试题分析:拉力的瞬时功率P=Fv,故A错误;开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弹力等于A的重力沿斜面下的分力,当B刚离开C时,弹簧的弹力等于B的重力沿斜面下的分力,故m2gsinθ=kx2,但由于开始是弹簧是压缩的,故d>x2,故m2gsinθ<kd,故B错误;当B刚离开C时,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1gsinθ-kx2=m1a1,又开始时,A平衡,则有:
F-kdm1gsinθ=kx1,而d=x1+x2,解得:物块A加速度为a1=,故C正确;根据功能关系,
m1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等于拉力的功减去系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即为:Fd?m1gdsinθ?10.ABC 【解析】
小球从A到C,弹性势能的改变量为0,动能的改变量为0,重力做正功,摩擦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有:mgh?Wf?0;当小球得一初动能Ek由C恰好到A,由动能定理得:
1m1v2,故D正确;故选CD. 2?mgh?Wf?0?Ek,两次摩擦力做功相同,故Ek?2mgh,故A正确;在下滑过程中,
从A到B,由动能定理得:WG1?W弹1?Wf1?12mv?0,从B到C,由动能定理得:21WG2?W弹2?Wf2?0?mv2,因两段重力做功、弹簧的弹力做功都相等,故上两式分析得:
2Wf1?Wf2,故B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对于小球A到B的过程有:
mgh11?Ep?mv2?Wf1,A到C的过程有:mgh?2Wf1,解得:Ep?mv2,故C正
222oAC=s,s,确;设从A运动到C摩擦力的平均值为f,则有:Wf?mgh,即fs?mgsin30?o得:f?mgsin30;在B点,摩擦力f??mgcos30?,由于弹簧对小球有拉力(除B点外),
小球对杆的压力大于?mgcos30?,所以f??mgcos30?,可得mgsin30???mgcos30?,因此撤去弹簧,小球不能在直杆上处于静止.故D错误.故选ABC. 11.A;BCDF 【解析】
试题分析:不必要的步骤是:A、因为我们是比较mgh、
的大小关系,故m可约去比
较,不需要用天平.故选A;有错误或不妥的步骤是:B、固定好打点计时器,将连着重锤的纸带穿过限位孔,用手提住,让纸带下端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以便测出更多的数据,以减小误差.故B错误;C、应该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故C错误;D、取下纸带,挑选
点迹清晰的纸带,记下第一个打下的点O,在纸带中间处选择几个连续计数点,不要离计数点较近,以便减小测量误差.故D错误;F、计算出ghn和12.使橡皮筋对小车的弹力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 乙 【详解】
(1)[1]小车下滑时受到重力、细线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则应该用重力的下滑分量来平衡摩擦力,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2)[2]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我们没法直接测量,所以我们是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的方法来改变功,为了让橡皮筋的功能有倍数关系就要求将橡皮筋拉到同一位置处,故应选乙同学的
方法,甲同学的方法测不出橡皮筋到底做了多少功
看两者是否相等,故F错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