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后三年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表三十七 今后三年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记得培训那几天,担任了10年班主任的彭立春老师曾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从课桌到讲台,虽然只有短短的几步,却是角色的巨大转换。”的确,从教育接收者到传授教育者,我们肩负的责任更大、需要的能力更强、主动创造的精神更多了。做学生,我们算是老有经验的,几乎从懂事开始就已经在扮演这个角色,可谓驾轻就熟。可突然,角色要发生360度变化,成为一名教师,我还真是青涩新手。很多老教师曾说,新教师的前三年甚为关键,无论是专业知识的积累,还是教学教法的提高,亦或者是教师工作的胜任都在这三年里有质的飞跃。良好的计划有利于目标的达成,以下我的分析和计划均基于自身情况,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
一、现状分析(SWOT):
Strength: 丰富的专业知识、主动学习的热情、细致的观察力和勤于思考的能力、有创新意识、执行力强;
Weakness:教学灵活性缺乏、魄力稍显不足、科研能力待提高、抗压能力待提高;
Opportunity:师徒带教计划、校及区内培训、班主任工作、信息时代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Threat:学生不重视、接触学生仍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竞争压力大等。
二、未来三年的个人职业规划:
第一年(2012-2013)熟悉岗位和事务性工作,快速胜任学科教学工作。
第一年可谓摸着石头过河,所有的一切都是全新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理论指导实践,加强理论学习,包括: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方法等应用性很强的实践类书籍;教学理论、科研成果、师德培养等理论研究书籍;学生心理健康类、心理课团体辅导、心理咨询等学科专业书籍。保证每天至少半个到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并做好读书笔记和实用摘抄。
2. 上好每堂课。虽然心理课课时量不多,但是一个教案可以在5个甚至10个班里上,每个班级各自的特色不同、课堂反馈不同,有利于我及时调整教授内容和教学形式,以达到课堂吸收的最大化。另外,心理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心理课更强调学生的体验及方法的应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和事例是达到这俩目的的关键,因而在设计教案时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选取学生能接受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喜欢上心理课。
3. 在听课、观课、评课中汲取精华。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多听优质课,甚至是跨学科地听课,在听课过程中联系本学科教学实际,勤做笔记,将能够为我所用的教学方法记录下来,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记得也是在教师培训的时候,王校长说过,任何一名教师切不可闭门造车,特别是新教师,零基础的时候如果能向前辈虚心学习,多与优秀教师交流自己的思想,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取直接经验以外更多的教学能力。
4. 积极反思、时时反思。人类是在思考中进步的,思考看似费时费力,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止一位名师在新教师培训时提到反思的重要性,G.J Posner提到:经验+反思=成长。李凡老师甚至将他多年来十几万字的教学反思展示给我们看,令人颇为震撼。虽然他是位数学老师,写作技巧也未必很高,但是就在这语言流畅而又容易理解教学反思中,他本人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意外还有个收获,就是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笔头开了,写教学文章驾轻就熟了。反思还要求较高的观察力,发现工作中的细节,学习老教师的优秀品质,学习年轻教师的锐意进取,甚至向学生学习他们的创新与激情,真是“生命不止,学习不歇”。一年一反思,你就只有一次机会纠正错误,一月一反思,你就有12次机会改正错误,一天一反思,你就有300多次机会发现和修正错误,更不用说时时反思了。永远记住“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态度,态度决定命运”。
5. 事务性工作的积极主动参与。班主任工作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挑战。班主任事务工作的繁杂、细致但又充满艺术,是不可多得的锻炼自身能力的好机会。在为人师之前,我一直渴望能够成为班主任,虽然这个希望很渺茫(因为很少有心理老师做班主任的)。没想到来到二中的第一年,就给我这个机会,还是在经验颇丰富的盖老师的指导下,让我更为珍惜这次班主任工作。作为心理老师,如果没能够在第一线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着实不利于工作的展开。更何况班主任能够全方位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对于学校活动也能够第一时间参与,更利于熟悉工作环境和内容,可谓一举两得。另外作为心理老师,课程是一部分,还有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心理辅导室。这个守不仅是人要到位,更是要及时主动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惑,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多与各班班主任交流,也可通过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中发现的问题,早做干预。 第二年(2013-2014)教学创新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在第一年熟悉了各个工作环境,熟悉了学生特点及工作内容后,第二年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升:
1. 在教研活动、听课评课、自我学习、反思及了解我校学生特点后,随时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可通过公开课等的展示,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同行的建议,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2. 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学生问题或根据学校办学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科研,并争取在学科教育类杂志上发表。在科研中解决问题,科研也是反思的成果之一。
3. 继续提升各方面工作能力。学习是一桩永不能停歇的事情。第一年是熟悉工作,第二年是精化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做好日常工作。
4. 师德的进一步提高。师德指导着一切,仍然要不断学习优秀教师的良好品格。唯有良好的师德以上所有的规划才能够达成,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5. 提高反思能力,深化反思内涵。第一年的反思可能在发现其他教师的优秀品质及反思自我不足方面。第二年需要更进一步提升反思的深度,可通过比较法、精简法、归纳法等深化反思品质。
第三年(2014-2015)内化教育理念,开创自我特色。
在前两年的基础打实下,第三年可以说是自我提升的飞跃一年。
1. 教育理念的透彻理解及内化。在不断地学习中获得了不少新的教育理念,加以整理与概括,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为我用”的基础下,形成自我一套独特的思想,从而初步奠定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2. 从新手教师向熟练新手教师的转变。在两年的教学实践锻炼下,能够基本熟练地运用教学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反思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 抓住一切学习机会。此时的学习不能停留在书本及理论方面的学习,更要向外发展,利用一切外出学习的机会,开拓眼界,关注新的教育动向,紧跟时代发展,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广泛获取先进的教学信息,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
4. 定期整理教学笔记,为成为探究型教师而努力。根据前两年的积累,整理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笔记,从中回顾自己的成长,总结经验教训,为踏上一个崭新的起点做好准备。
三、具体实施计划:
1. 第一年,上好一节公开课;精读一本教育论著;撰写数篇教育心得或教育叙事随笔;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基本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2. 第二年,在第一年的基础上,投入精力研究一个教育教学的小问题,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我校特点,尝试编写校本教材。
3. 第三年,在前两年的基础上,积极向外学习,撰写并发表教育论文。若能有机会,结交一位教育专家或学者。
虽然很多人持有“计划赶不上变化”的论调,然而,我认为唯有做好计划你才能应对未来可能的变化,才能对变化做好万全的准备。我相信,在按照以上规划的要求下,经过这三年的蜕变,一定能够做到领导省心、家长放心、同事齐心、学生欢心的具有上进心的“五心”好教师!
杨欣蓓
2012年9月1 日
[指导教师点评]
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个3年对于个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三年,在这三年里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