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2019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4微专题十六地形地质之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思维导图学案
小中高 精品 教案 试卷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6.外力地貌的应用 (1)风向的判定
(2)河流流向的判定
[答 题 模 板]
地貌类型 河谷、沟 流水 侵 侵蚀 蚀 地貌 地 貌 风力侵蚀地貌 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沉 积 地 流水 沉积 地貌 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5
地貌成因答题模板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 谷、峡谷 喀斯特 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CO2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制作不易 推荐下载
小中高 精品 教案 试卷
貌 三角洲 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风力沉积地貌 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冰川堆积地貌 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1、(1)A (2)D
第(1)题,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堆积,越往入海口,河流的流速越慢,堆积作用越明显。结合图中①②③④四处1880年和1945年的沙洲0米线的变化可知,②③④处的沙洲或从无到有或由小变大,唯有①处沙洲消失,说明①处受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第(2)题,由图可知,沙洲的面积在增大,说明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河口不断变窄,河道不断变浅,海水侵蚀作用小于河流的堆积作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流向南岸偏,南岸受冲刷,河道变深,北岸受堆积,航道淤浅,故北航道航行条件比南航道差。
2、(1)C (2)B (3)D
第(1)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某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的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而形成贝壳堤,故选C项。第(2)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故选B项。第(3)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而且在多条贝壳堤形成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泥沙在海水作用下堆积,海岸线向海洋的方向推进,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故选D项。
3、(1)D (2)C
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南坡昼夜温差大,西坡下午受到太阳辐射强,西坡的白天气温高一些,所以西南坡气温日较差大。其他因素都不需要考虑了。第(2)题,从材料提取信息“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说明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
制作不易 推荐下载 6
小中高 精品 教案 试卷
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温带荒漠带和草原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故选C。 4、(1)C (2)C
第(1)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近现代以来,丙海岸一直向海洋推进,说明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 第(2)题,乙处海岸线从公元4世纪以前至12世纪向海洋推进,以堆积作用为主;12世纪到现代,海岸线后退,以侵蚀作用为主。 6D 7、C
制作不易 推荐下载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