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2010年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教案
《宇宙的边疆》教案 襄樊四中刘明国
一、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卡尔·萨根最著名的作品《宇宙》,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亦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作者以形象精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和神秘莫测,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
作为解说词,作者抓住说明对象,按照空间说明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逐步推进介绍:从宇宙的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最后回到地球。每部分紧密相连,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星系;第三部分介绍恒星;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地球。
同时,作者融入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使文本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也不断地表达了对人类世界的思考。探索宇宙的激情和对人类的关怀结合在一起,使这篇文章超出简单的科学知识介绍层面,升华到更高的精神层面。
因此我决定,教学本文时,首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解说词的基本特点,并以此为线索快速梳理文章结构,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然后跳过浅层次,重点分析探讨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在写作本文时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课型
①阅读欣赏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基本知识和结构。
②分析探究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自发自主地探究分析体会,教师则适当引导点拨指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解说词特点,把握说明对象、顺序与语言等; ②了解一些宇宙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①体会解说词中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好处;
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德育目标:①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求知欲和科学精神; ②体会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解说词的特点;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难点: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体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五、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投影、flash视频欣赏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教程: 导入:略
(一)解说词(掌握文体知识) 定义: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简单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 特点:①明确的对象;②清晰的顺序;③优美的语言??
(二)积累·整合(体会本文“明确的对象”和“清晰的顺序”)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筛选梳理文中有效信息,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明确:
顺序:由远到近,空间顺序
作用:①由远到近,符合摄影技巧;②由整体到局部,清晰自然;③符合宇宙的演化规律,
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④?? (三)感受?鉴赏(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 学生精读课文,认真揣摩文章的语言。
明确:①善用比喻,形象生动;②巧用拟人,形象生动亲切; ③笔带激情,议论抒情相结合;④语含哲理,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四)思考?领悟(引导学生从浅层的“解说词”到深层次的“科学精神”的探究) 思考讨论:课文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请问宇宙究竟有没有边疆?有中心吗? 明确:??
宇宙有边疆是正确的,因为是暂时的;宇宙没有边疆也对的,因为是扩张的;人们每探索一步,边疆就扩大一步;随着人类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地扩张。 (五)应用?拓展
思考:学完《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与思考?(结合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园的情感及必要的忧患意识) 明确:
①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继续开拓是我们的职责??
②宇宙无涯,地球很渺小:爱护地球,低碳生活,刻不容缓?? ③宇宙无涯,人类很幸运:热爱生命,热爱家园,积极乐观生活?? ??
结束语:略 附:板书 宇宙的边疆
(电视片《宇宙》的解说词) │
随人类认识 而不断扩大
清晰的顺序优美的语言 ││
由远到近空间顺序善用比喻巧用拟人 清晰明了便于把握笔带激情语含哲理
学习科学精神,探索宇宙未来
动物游戏之谜
华中师大一附中黄敏
一、教学设想
本文作为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文,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思维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安排结构,先总结归纳,然后分项述说,最后再总结归纳。在内容上,先提出动物游戏的各种行为,引发读者的思考: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对比思考,最后归纳总结“要解开动物游戏所有的秘密,还要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科普说明文既具有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更具有科普文自身的特点。科普文是介绍科学领域某方面的探索、研究的文章,这类文章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激发人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人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课文的题目叫“动物游戏之谜”,根据本届竞赛活动主题“教什么”(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表述,就是“学什么”),本节课决定抓住“谜”字,紧紧围绕“对科学之谜的探索”这一核心主题展开,课堂教和学的主要内容就是科学家探索到了什么,怎么探索的,我们还将如何继续未来的探索之旅。
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是筛选信息,了解科学家探索动物游戏之谜所取得的成果,即科学家提出的关于动物游戏原因的四种假说的依据和结论。 然后是深入研读,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分析科学家是如何提出这四种假说的,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最后是启迪心智,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激发他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对四种假说进行评价、补充,对如何进一步去解开动物游戏之谜谈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科普文注重准确,全面,避免含混、偏颇的语言特点以及本文将描写与说明相结合让说明变得不再枯燥,而是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此进行赏析,进而感受到科学不仅追求真实,而且追求和谐与完美,科学探索本身是美的,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也可以有特殊的美感,让同学们在获得科学知识、得到科学精神陶冶的同时,还能得到艺术上的享受。 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并掌握科普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2 了解并概括文章的大致内容。 3 学会品味说明文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四种假说的根据和结论。 2 尝试着让说明文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
3 将生活与科学相结合,感受探索与研究无处不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2领悟文中蕴涵的人文内涵,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把握重要信息。
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动物为什么游戏,让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们着迷,科学家们为解开这个谜,不懈探索研究,提出了四种假说。 ﹙二﹚了解科学知识
阅读课文,找出四种假说的根据和结论。 ﹙三﹚探究相关问题
结合课文探究科学家是如何提出这四种假说的,关注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四﹚继续探索发现
展开想象的翅膀,继续关于动物游戏之谜的科学探索之旅。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湖北省潜江中学胡宁
文本解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