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努力打造知识化、生态型、枢纽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成为辐射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商务盆地。
与以往吸引制造业企业入驻不同,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园区面向长三角和全国,利用周边地区制造业发达和交通便利的优势,着重吸引公司总部、营销中心、研发机构、设计中心入驻,同时注重吸引中小型跨国企业总部,与张江的总部经济产业区东西呼应,形成错位互补,目标是建成国际中小型企业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创建融产业技术孵化中心、产品终端推广交流中心、企业总部积聚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基地。集聚区按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要求布局,分为企业总部基地、行业服务中心、研发服务中心、分销中心、文化核心区、金融服务平台等多形态、多功能区域,重点吸引企业总部、决策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分销中心与行业服务中心等入驻。2007年4月,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内正式成立上海西郊商务区,商务区位于西郊集聚区内华江公路东、高潮路西、丰华公路北,以办公、商务为主。目前,上海西郊商务区A、B区已经建成并交付使用,C区的8栋总部楼宇也将近完成,包括世界500强企业美国蓝霸汽配超市连锁有限公司、日本先锋、瑞士雀巢中国研发中心等总部性机构已经在区内落户,集聚区的总部经济初具规模。
(八)大业领地企业总部花园
大业领地企业总部花园是由上海松江工业区与上海星月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开发的超大型总部类项目,项目坐落于上海松江工业区西部科技园,与松江大学城相邻,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汇处,是江、浙两省企业进入上海的门户。大业领地致力于为长三角经济圈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完善的商务商业配套,打造一个占领中国经济制高点,接轨世界优秀组织模式的多赢和可持续发展环境,集展示、研发、贸易、财务结算为一体的低密度、智能化、生态型总部集群花园。
与陆家嘴、南京西路等市中心总部聚集区相比,大业领地的竞争优势在于其提供的全新商务花园型办公模式,真正实现在花园中办公的理念。大业领地致力于2006年4月开工建设,项目规划占地1800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额26亿元人民币,预计整个项目将在2010年全面建成,建成后大业领地将拥
有500余座生态型花园总部群落,形成技术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多元融资中心、综合物管中心四大服务平台,届时将有近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近千家创新型企业在这里集聚,大业领地将成为上海郊区总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三 进一步优化上海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布局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升级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上海的总部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上海已经聚集了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18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65家跨国公司投资性公司以及244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8家央企总部和100多家央企地区总部以及160多家民营企业总部。各类企业总部快速向上海集中,在提升上海总部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对上海总部经济集聚区下一阶段的建设规划提出新的要求。未来如何协调好本地区总部经济集聚区发展的功能定位,避免各集聚区在总部经济发展上的同构性竞争,同时加强上海总部经济集聚区对全国及长三角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是上海优化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科学布局规划,合理定位现有总部经济集聚区的空间结构
作为一种成功的经济模式,“总部经济”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的注意。很多地方,也都将总部经济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首选模式。近年来,随着上海将经济发展重心由先进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移,在发展服务型经济的目标指引下,上海各区县也纷纷将总部经济作为提升城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政策手段,规划建设了一批总部经济基地。虽然上海总部经济促进中心在2006年4月圈定了16家总部经济集聚区,但这些经过命名的总部经济基地只不过是经过市政府批准、具有一定规模的总部经济基地,实际上各区县以发展总部经济为目标规划建设的总部经济项目至少有百家以上。这些总部经济项目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或者创意产业园区的形式出现,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集中本地区的要素禀赋资源吸引总部型机构入驻。有些总部经济集聚区本身的商务资源有限,为了吸引跨国公司或者国内大中型企业总部,采取给予优惠政策或者政府补贴的形式发展总部经济,其结果往往造成一座城市内部总部经济在小范围城区内的集聚,而在整个市区范围
内相对分散的局面,形成各个集聚区在功能层次上的同构性,失去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的应有意义。
下一阶段,上海推进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建设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总部经济集聚区的科学规划,避免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的一哄而上,造成不同城区总部经济集聚区之间的过度竞争,对已经批准建设的总部经济集聚区要在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根据城市空间布局的拓展和城市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增加新的总部经济集聚区,推进整个城市总部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发展重心,大力扶植与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的重点集聚区 上海是中国一座特大型的城市,这座城市的发展不仅是上海本身的事情,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当前,上海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是以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为主要功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因此,上海的总部经济发展也要围绕未来城市发展目标定位,立足全球视野,借鉴纽约、东京、香港等世界级城市的发展经验,按照建设“四个中心” 和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谋划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发展思路。
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需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四个中心的建设也会极大地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许多高端金融活动在上海集聚,需要金融类总部的进入,因此,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应该是上海总部经济集聚区发展的重中之重。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需要高度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包括陆家嘴在内的上海市中心区域的CBD地区构成上海商贸服务业的主要载体,这些区域也应当是上海商贸类企业总部的主要集聚地。外高桥保税区的跨国公司营运中心兼具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两方面的促进作用,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容怀疑。国际经济中心建设相对而言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模糊的发展目标,一般认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要同时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对外的经济辐射和产业服务功能,因此,那些能够集聚国际知名企业总部,并且控制管理、研发、营销等高端、核心职能的区域也应该是上海总部经济集聚区发展的重点,这些区域包括上海拥有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一些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地。
(三)优化投资环境,努力降低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商务成本
总部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区域商务成本的上升,商务成本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集聚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另一方面也会对总部经济进一步集聚产生制约作用,成为经济集聚区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各类企业总部纷至沓来,上海也正面临着商务成本水涨船高的困扰。设法降低总部经济集聚区的综商 务成本应该成为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
对于总部型商业机构而言,其综合商务成本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服务成本,总部经济发展要求城市有较强的综合服务功能,特别是对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有较高的要求,政府效率高,政府官员廉洁,企业的商务成本就低,反之企业的商务成本就高,因此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 政府是上海未来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市场经营成本,包括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基础设施、专业服务、城市信息化发展以及要素资源的可得性等方面。上海存在着中心城区高等级写字楼稀缺,租金不断上涨,高端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等诸多问题,如何有效破解还需要各方面的长期的努力。三是生活服务成本。据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美世发布的《2008全球生活成本调查———城市排名》显示,上海是继北京之后,排名第二的中国内地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另外,与国外发达国家成熟CBD(中央商务区)相比,上海现有总部经济集聚区周围生活配套规划不够理想,不利于吸引国际一流企业的大型总部机构入驻。未来上海要在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以吸引发展总部经济需要的高端人才。
(四)增强根植性,加大总部经济集聚区与所在地的产业发展耦合 一般而言,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在城市原有商务功能区的基础上,经由市场性力量的选择,自然演化而成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如环人民广场商务区和淮海中路、南京西路商务楼宇群等。另一种模式则是根据所在区域的商务经济发展前景,通过综合规划开发,新建一批商务楼宇,提供相应的商务配套,形成新兴的总部经济基地,如上海西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前者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而后者则主要出现在城市的郊区。前者由于已经具有一定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