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作文试题及范文(三)
肯定别人会让对方燃起斗志,肯定自己会让自己更有信心,让我们在肯定的过程中收获更多。 【点评】
1.选材合理,充满生活气息。为文章进行选材是每个考生都经历过的事情,本文叙述了“我”在好友的 帮助下克服了自身的惰性,“跑完了人生中第一个完整的 1000 米”的事例,这样的事例与考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很相似,容易引起共鸣。材料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2.文体清晰,叙议结合。本文是一篇记叙文,除了记叙文需要的六要素,考生还将作文主题“肯定自 己”巧妙地融合在素材中。事件记叙得清楚,为议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文章显得有血有肉。
3.紧扣文题,鼓动性强。文章的最后一段以鼓舞性的文字结尾,总结全文的同时,深化主题,让文章的主旨更加鲜明。考生通过自身的事例现身说法,对同龄人提出了“让我们在肯定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 殷切希望,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浙江省杭州市 2019 年中考优秀作文 1:肯定别人收获快乐
★杭州一考生
与其抱怨生活,不如以肯定的眼光发现身边的美。——题记
我们在求学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同学,有的同学会成为你学习上的伙伴,有的同学会成为你一生的挚 友。如果我们能以肯定的眼光看待别人,就会发现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可爱。
我的同桌是个女生,因为大大咧咧的性格,同学们送了她“假小子”的绰号。我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其实,刚开学的时候,我们相处得并不好,还闹过矛盾呢。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而她天性好动。我们之间第一次的不愉快是在一节自习课上,我正认真地做着数学题,草稿纸用了一页又一页,始终找不出最佳的解题方法。突然,写字的右手被人猛撞了一下,原来是同桌打水回来,边走路边跟人说话,没注意到就撞上来了。本来就因为题目没有做出来而心烦气躁的我,很生气地对她说:“走路能不能看着点?都像你这样,我们在班里还能写字吗?”听我这么说,她有点不好意思地吐了下舌头,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坐好。
正当我将思路再次集中到题目上时,发现她不知何时已经把头凑过来了,大声地说:“你也在做这道题啊,我刚写出来了,我告诉你怎么写。”她说着就拿起笔,要在草稿纸上算给我看。我一下夺过她的笔, 不耐烦地对她说:“你烦不烦呀?能不能让人安静点?”这一声吼引来班上很多同学的关注,让我们两个都挺不好意思的。
回到家,我跟爸爸抱怨了这个不讨人喜欢的同桌。周一早上送我去学校时,爸爸在路上说:“尝试去肯定别人,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优秀的人,加油!”我知道爸爸的意思,可我那同桌真没什么优点呀,教我怎么肯定她呀。
事实证明爸爸说的是对的。那天,同桌跟我道歉,说那天不该打扰我做作业的。后来,我在便利贴上 给她写了回复:“上次我也做得不对,我不该对你没有礼貌。我看了你的作业本,你的解题思路真的很清晰,我要向你学习。”这短短的几句话不仅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也是我们发现彼此优点的开始。
在后来的交往中,我发现了她更多的优点,从而明白:肯定别人,收获的是共同的快乐。 【点评】
1.以题记形式入题,构思新颖。文章的题记对全文的内容做了总结,同时表明了考生的观点“以肯定 的眼光发现身边的美”。语言具有哲理性,引人深思。
2.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本文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与同学交往不顺,是中学生常遇到的事情, 考生将理解别人、肯定别人的观点融入事例中,让文章显得真实感人,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文章的主题清 晰,如以爸爸的话“尝试去肯定别人”点题,以“肯定别人,收获的是共同的快乐”深化主题。
3.叙议结合,彰显主题。开头的题记与结尾的议论性文字,形成首尾呼应,让文章在结构上显得更为紧密。主体部分对事例的具体描写,为议论做铺垫,叙和议的结合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浙江省杭州市 2019 年中考优秀作文 3:学会肯定自己
岁月无痕的风霜,打湿了逐梦的翅膀。我很坚持,所以海浪汹涌的澎湃,泛起了我奋斗的无尽力量。 我不过是一粒被遗落田间的豆种,想用明天的成长证明自己的存在,因为我不甘心时光那鄙弃的眼神,停滞我生存的希望。
风雨的雕琢铸就了我的顽强,依稀记得与室共处的那几位兄弟的模样,只可惜岁月从不眷顾一个小生灵的存亡。被遗弃的我,选择留下,在这里,就在我的故乡,我要用挺立的枝茎,泛起那曾被遗弃的绿光。 与我同被遗弃的豆粒还有很多,他们或是逃亡或是流浪,只有极少几颗选择留下。大概,逃亡或流浪是因为他们无可忍受田间的孤寂与即到的风霜。但留下,并非害怕世间的闯荡会无处躲藏。
秋风的萧瑟让我感到了无助,也平添了几许忧伤,我开始抱怨上天的不公,可结局又能怎样?尚不如 借这时断时续的狂风之力还自己一身整洁,造自己一所新房……
终于,子夜的骤风太过眷恋这片土地,风卷着黄土漫过了我的身体,我又重新回到了土里,回到了母 亲的怀抱。那一刻,温暖驱赶了寒冷与恐慌。就这样,我在自己的“新房”中克制着自己的幻想和奢望,吮 吸着那让我活下去的甘泉与营养,好让自己可以生存下去,也好让自己实现愿望。
我一直坚信:机遇总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我坚持了下来,顽强的毅力和对生的欲望,让我忘记了寂寞,遗忘了忧伤,战胜了寒冷,也等来了春 的明朗。
那厌恶的倒春寒在不经意间来临,扼杀了我那同眠的兄弟,我伤心极了,但我没有哭泣。相反,我更 加努力,不分昼夜的汲取营养和甘泉,为了梦想,为了夺回那被左右的命运,也为了明天那第一缕阳光。 我成功了,我克服了一切阻遏我的力量,就在身体无限膨胀的那刻,我用微笑隐去了等待的煎熬,忘
记了无助与寂寥。
作为一颗豆,我没有同伴的幸运,上帝没有给我同等待遇让我去实现一颗豆的有形价值。虽然经历生 死的磨难,可我挣脱了死亡的束缚,将命运握入了自己的手中。就算难以担起这沉重的担子,但至少我改 写了一颗豆的命运!对生的执著让我实现了梦想,也验证了一粒豆种无形的价值。
我冲破了土壤的掩护,将叶芽吐露在田间。那一刹那,清风拂过,阳光撒过我的脸庞,我选择用微笑 接受第一缕春光的洗礼。自此,我更加肯定了自己的选择,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渐渐的,我在茁壮成长着,为那消逝的伙伴点亮生命的续灯,为那田地泛起了曾遗失的绿光,达到了目的——还于世间一个鄙弃的眼光。短短的几个月,我经历了比同辈人更多的风霜,回忆起走过的岁月, 即便年到古稀我依旧自豪不已。因为我在无意间读懂了追求的真谛:没有不可战胜的力量会自行灭亡,追求过,把握了自己,改写了命运的主题,渺小的希望也会生出一双随梦翔游的翅膀……
【浙江省湖州市】
三、写作(50 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50 分)
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为读者的。
——周国平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那些感悟与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 发感想。
要求:⑴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⑵不少于 600 字;⑶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文题解析】
与浙江省其他地市一样,2019 年湖州中考作文考查了材料作文。作文题的材料引用了周国平的一句话,主题是阅读,与部编教材提倡多读书的理念相吻合,旨在引导考生审视和思考自己的阅读经历与阅读感悟。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字数不多,但内涵非常深刻。材料以“然而”将两句话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 指出读者是幸福的:读者在阅读中得到美好的体验,获得精神给养。第二个层面,引导考生思考怎样才能 算是一名读者的问题。当然,回答的角度是多方面的,“读书的范畴…‘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效果”等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综合材料的两个层面看,材料为考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也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方向。应该说,材料 指向了“深阅读”与“浅阅读”的不同;指向了“有品位的阅读”与“消遣性的阅读”的区别;也指向了“选择性阅 读”与“盲目性阅读”的差别,等等。考生在写作时,可以从其中一个方面来立意,也可将两者结合起来辩证 地阐释。
当然,对“读者”的外延还可进一步延伸,读者不仅可以读“有字之书”,还可以读“无字之书”——人间亲情、生活百态、大干社会都可以成为阅读之“书”,只要用心、深入地“读”,就能在阅读中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思路要点】
1.择选精要,得真谛,从选择读物角度立意
跟风阅读畅销书、时尚读物,或是盲目相信网络的宣传文章,如此风气在当下实为常见,作为读者, 该有甄别的意识,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态度。对阅读的对象有讲究、有取舍,如此才能提升自己的品位, 使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考生可记叙选择读物的过程,体现作为一个读者的阅读品味。
2.读书学道,悟良知,从阅读的境界立意读一本好书,是与文字、作者、心灵的对话。与作者精神相契合,领悟作品真谛,获得精神启迪,这便是一个读者该有的姿态。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 式保存的,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化为已有的过程。考生可以采用记叙的方式,讲述自己某次阅 读的经历,抑或是常读常新的经历,书写作为读者的美好。
3.拓展内涵,重深度,从生活态度角度立意拓展“读物”与“阅读”的内涵。此处的“读物”可以是纷繁的 社会,可以是丰富的生活。此处的“阅读”可以是一种经历,也可以是一种体验。认真生活、认真经历才可谓是一位好读者,考生可以记叙自己阅读人生这部书的经历、收获、启迪。
浙江省湖州市 2019 年中考优秀作文 1:我看到了断桥残雪
以书为伴,浪迹天涯。
——题记
我未曾见过波涛汹涌的大海,但我感受过它水波下蕴藏的深情;我未曾涉足过高山古寺,但我体会过
那份静谧平和;我从不是一只海燕,但我赞叹它的勇气与拼搏。
儿时,不知道西湖的断桥残雪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于是我去问哥哥,他说:“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我不懂,只觉无趣。哥哥沉思一会儿,又说:“那是美好而悲哀的。”随后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 “你以后就懂了。”以后我长大了,喜欢上了读书,但儿时这个问题,逐渐被岁月埋藏,不见了踪影。
直到我读了那篇《湖心亭看雪》,心底沉睡的问题才终于被唤醒了,其答案也揭开了——哥哥说的话正是出自其中,而我也真正认识到那藏匿其中的景、蕴藏其中的情。
这景与情,真正开启了我的阅读。从前我只是与书中角色共同“历险”,而现在,我选择成为主人公的“共 情者”,体会他的每一点感受。
我曾看见武松在鸳鸯楼手刃仇敌,现在终于明白他内心的愤怒与不甘;我曾因刘姥姥在大观园里的举动捧腹大笑,如今才发现她的大智若愚;我曾看着小王子离开了他的 B612 小行星,此刻才切肤体会到他的迷茫与痛苦。我因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拍案叫绝,而他壮志难酬的悲哀也深深刺痛我的心;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言令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李清照“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的清隽词句,道出多少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从屈原到李白,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我皆有涉猎;我不求读懂每一个字,但求能领略到那无数文 中所蕴含的景与情。
一串串文字,绘成一幅幅景;一幅幅景中,流露出一种种浓重的情。读字,人皆可;悟景,则进之; 共情,为上佳。
小女子不才,身无长物,只有一颗愿赏书景、寻觅书情之心,我慢慢行走在书香中,以期成为一名真 正的读者。
【点评】
1.观点明确,感悟深刻。文章写了“我”对读书的认识过程——从起初只了解故事情节,到体会书中人 物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认识回应了材料中的“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切合了材料的写作要求,立意精准、 深刻。
2.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行文从“我”小时候对“断桥残雪”的提问切入,引出“我”读《湖心亭看雪》而 认识到读书应该与作者、书中人物产生“共情”的经历,接着自然地表达出读书带来的乐趣和收获,层层深入,结构完整。文章以题记开篇,结尾以愿望作结,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3.排比铺陈,巧妙引用。考生很擅长运用对偶句、整散句来论述观点,而信手拈来的古诗词,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