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方案-
或岩土介质表面温度的温差不得大于15℃。与新浇筑混凝土接触的已硬化混凝土、岩土介质、钢筋和模板的温度不得低于2℃。
⑥、混凝土运输至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至混凝土均匀后,再将混凝土拌合物放入泵车的进料口;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下料时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m,防止其发生分层离析;采用二次振捣工艺,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和外观质量。
⑦、杜绝为了施工方便,边浇筑边向混凝土内添加多余水分的现象发生。
3、混凝土养护:
①、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芯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高不得大于65℃,混凝土芯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②、自然养护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h后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小于14天;喷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
③、拆模时混凝土芯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并应避开结构物的放热高峰期。
④、喷涂养护液时应均匀、不漏喷,包裹应密闭,保证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差满足要求。
4、加强操作人员培训教育,定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加强拌合机操作人员、现场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的施工技能和质量意识。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混凝土的实体质量进行检测,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
5、严格控制混凝土各项指标符合要求采取的措施
①、混凝土要严格按配合比施工,杜绝私自添加施工用水量,保证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发生变化,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密实程度。
②、有效地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及泥块含量等指标符合要求,超标含泥量及泥块含量会增加施工用水量,降低混凝土强度。
③、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含气量,含气量超出合理范围后会降低混凝土的密实程度,从而影响其强度与耐久性能。
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将粉煤灰、矿粉等矿物掺和料的掺配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各类矿物掺和料的进场质量控制,特别是粉煤灰的烧失量指标必须严格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能。
⑤、加强外加剂的进场质量检测,拌合时不能随意对外加剂的掺加比例进行调整,以保持混凝土的拌合质量稳定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