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曾预约的精彩
不曾预约的精彩 (转)
杨昌文 滁州市 明光市 明光二中 2013-10-19 11:37:50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在语文课堂这块乐土上,我最乐不知疲的是写作课。我总觉得:在写作课堂上,也只有在写作课堂上,老师和同学的距离才被拉近了;老师和同学的情感才沟通了。通过习作让我更多的了解了学生,更近的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老师和学生之间,此时也才能成为真实的朋友。不仅如此,在享受写作课堂的同时,在语文课堂上不经意间的点点滴滴,有时都会带给我震撼,让我收获、启迪??
记得在初二年级时的一节写作课上,老师按惯例,对上周同学中的佳作进行推介,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活跃,正当我读完阮腊梅同学的《伞》一文时,班级陈浩东同学突然站起,说:“老师,她这篇文章是抄袭。”全班一片哗然,同学们纷纷议论开了。说实在的,阮腊梅同学的写作基本功不太好,这次的评讲课,我之所以决定读她的文章,一方面因为文章的确不错;再则,想借此鼓励一下该生(虽然我也曾怀疑过),没想到现在却弄巧成拙了。看着议论纷纷的课堂,看着同学们向阮腊梅同学投去的鄙夷目光。我感到进退两难:是责怪阮腊梅,好好训斥她一番?还是熟视无睹,不理会陈浩东同学?显然这两种方法都不妥。看着慢慢埋进桌下的阮腊梅的人头,我也在检讨自己的过失:是我的孤陋寡闻成就了今天尴尬的课堂,我应该用行动承担起责任。想到这我灵机一动,微笑着请陈浩东同学坐下,并且说:“陈浩东同学刚才的发言,说明他课外爱看书,有丰富的阅读量,我们为他鼓掌”。我们暂且不论这篇《伞》的出处,老师想听听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点评,说说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精彩,好吗?于是同学们踊跃举起手来,有的说:这篇文章开头好,用“‘咔嚓一呼’一一声尖叫,一阵寒风骤雨灌进车厢??”直接进入情节,开门见山;有的同学回答:结尾“一站接一站,一人接一人,伞柄被众人捏得暖烘烘的。这上面的暖意不断传给接伞柄的后继者,同时也传到了每个人的心里。”文章戛然而止,言尽意未尽,令人回味;有人说:本文好在通过细节描写,使一个个人物个性鲜明,读来感人??
听着同学们一个个精彩点评,我认为是时候了,便总结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受益匪浅,同学们也一定觉得这是篇佳作了?我们今天这节课是否也从《伞》中受益颇多呢?(同学们也纷纷赞同)。那我们应该感谢谁为我们带来的这篇《伞》的美文呢?好,让我们用掌声表示对阮腊梅同学的谢意吧!(掌声响起来)。确实应该感谢阮腊梅同学,因为我们今天从她的这篇文章中汲取了很多有益的写作知识。想一想,你是否也能做到呢?如果你也能,就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广泛采撷,在每周一节的“欣赏与阅读”课堂展现你的发现吧!
最后我又做了总结:其实阮腊梅同学的这篇习作还有很多自己的东西,借鉴和模仿也并非洪水猛兽,我建议同学们回去后找读一下作家叶文玲的文章《我的“长生果”》。老师今天也把她对写作的感悟提前出示给大家: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课后的故事是:至此,班级每周开辟了一节“阅读与欣赏”课,每周请一位或两位同学推介自己给同学们带来的佳作。全班讨论,轮流登场,自导自演,真正做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而阮腊梅同学更是对阅读、写作投以了热情,成为一位真正的文学爱好者??
【行为反思】
既然造成了节外生枝,我选择了转移矛盾,有效化解。而且从后面学生的课堂行为看,他们很快在老师的引导下投入到新的领域中——气氛热烈,思考积极。
其实这节课最让我满意和感动的的,是我用了机智的方法拯救了一颗脆弱的灵魂,使阮腊梅同学免受了伤害,而且从“课后的故事”中可见,她从这节课中也收获了感动,并且把感动化作了动力。
我时时想起这节课,我常想:如果把师生的课堂学习当作一次次快乐的旅行,那些“意外”就是在旅途中的偶尔小径,小径深处也会山花烂漫,也会巧遇“不曾预约的精彩”。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