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年级数学下册说教材()
三年级数学下册说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我的说课将由三个方面展开,他们分别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 1、课程总目标: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阶段目标
本册教材是小学第一学段的内容。我将从一下四个方面分别阐述: ①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可以进行简单的估算;
经历简单图形的抽象过程并了解他们,感受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掌握简单的测量、作图技能;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②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可以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归类;可以提出简单的猜想;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想法。
③解决问题方面:
可以发现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分析解决问题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和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④情感与态度方面: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并获得成功体验,尝试克服困难;学会倾听,可以对别人提出自己的意见,知道要尊重客观事实。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其中,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可以对别人自己的意见,知道要尊重客观事实以及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
2、内容标准
数学的学习内容,分成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四个方面。
二、说教材:
我将从教材编写特点、教材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立体整合四个方面来重点说明:
1、教材编写特点:
①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②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③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④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教材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按照:主题图、例题、做一做、应用拓展、的顺序来进行讲解的。而部分章节为了拓展学生知识的阅读材料还有“你知道吗?”这样的小版块。下面我以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出发来说明。
3、全册内容结构
在本册教材当中,空间与图形方面的主要内容有:面积和位置与方向;数与代数方面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解决问题、数学广
角;统计与概率方面的主要内容有: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综合实践部分主要内容有:校园设计和年历制作。
本册的学习重点是: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的学习难点是: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定律;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判断公历年份是平年、闰年的方法;探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4、内容结构立体整合
横向联系:在图形与几何中各面积单位的换算和面积计算;统计图中求平均数;等量代换中,都可以看到数与代数的身影。总之,数与代数是其他几块知识的基础,反之,其他几块知识也可以检测数与计算知识的运用。
刚才说到的是整册书各知识点的横向联系,那每个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是处于怎样的地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纵向整合。选取计算为例。
纵向整合:大家不难发现小学阶段的计算是层层递进的。首先,整数加减法:是按一年级20以内、二年级100以内、三年级万以内的顺序。紧接着,乘除法:是按二年级表内、三年级两位数、四上三位数的顺序,最后过渡到,四下整数四则运算。到了五六年级,将整数的知识迁移到小数与分数的四则运算及负数中。本册计算教学的前期,学生已具备了100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而本册的学习只是一个知识的迁移与拓展。为后续学习多位数乘法奠定一定的基础。。可见,学习过程是由易到难的。这几种表现在数域的一步一步扩大,整数位数的一次一次增多以及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进一步扩大。
三、说建议 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的目的性慢慢增强,可以胜任较复杂的学习任务。这一时期孩子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孩子数学能力品质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学习本册教材只需要教师的指导与点拨就能领悟。
1、说教学建议
①要好好利用课本提供的综合实践活动,拒绝读死书,学死书;
②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探究过程,和小组合作过程; ③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河解决问题的能力 ;
④注意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由生长点出发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⑤注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运用、总结和提炼;
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帮助后进生,另一方面锻炼优等生的能力。 具体来说:教的主体是老师,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来体验,引导交流让学生讨论问题,通过算法多样化让学生尝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说评价建议
①注意评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注意评价语言的准确性,切忌泛泛评价; ②提倡评价多元化,自评师评,小组评,家长评; ③进步大于成绩,提倡使用增量的方法评价每一个学生; ④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 ⑤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 ⑥评价应注意表扬与批评的平衡。 3、说课程开发建议
①运用生活资源,可以使用学生更为熟悉的情景作为引入 ②注意捕捉意外的生活资源,作一个有心的教师
③利用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选修课资源,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进行知识拓展
④学以致用,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⑤注重对学生潜力资源的开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