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济宁市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A.沿轨道I运行至P点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Ⅱ运行至P点的加速度 B.沿轨道I运行至P点的加速度等于沿轨道Ⅱ运行至P点的加速度 C.经过地月转移轨道的P点时必须进行加速后才能进入环月圆形轨道I D.经过地月转移轨道的P点时必须进行减速后才能进入环月圆形轨道I
15. (本题9分)以初速度v水平抛出一质量为m的石块,不计空气阻力,石块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石块动量的增量相同 B.在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石块动能的增量相同 C.在两个下落高度相同的过程中,石块动量的增量相同 D.在两个下落高度相同的过程中,石块的动能的增量相同
16. (本题9分)2019年5月1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衛,成功发射了第四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发射过程为: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上,然后在P处变轨到桶圆轨道2上,最后由轨道2在Q处变轨进入同步卫星轨道1.轨道1,2相切于P点,轨道2、1相切于Q点.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该卫星
A.在轨道1上的运行周期为24h B.在轨道1上的运行速率大于7.9km/s
C.在轨道1上经过Q点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在轨道2上经过Q点的向心加速度 D.在轨道2上由P点向Q点运动的过程中,地球引力对卫星做负功,卫星的动能减少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17. (本题9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有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打点计时器在重锤拖着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对图中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下列几个操作步骤中: A.按照图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交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先释放重锤,后接通电源,纸带随着重锤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没有必要的是________,操作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步骤前相应的字母)
(2)在某次实验中,假设质量为m的重锤由静止自由下落,带动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距离单位为cm。(g=9.8m/s2)(所有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①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___________m/s;
②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增加量?EK=______,势能减少量?EP=_________。 ③通过计算,数值上?EK小于?EP,其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8. (本题9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
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沿平板斜面向下弹出,沿木板滑行。在纸带上选择合适的点距确定小车的速度v1。
c.换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重复几次(每次都从同一初始位置释放小车),分别 求出小车的速度vl、v2……。
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实验中,除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填选项代号) A.220V、50Hz的交流电源 B.低压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F.弹簧测力计
(2)实验操作中需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其最根本的目的是___________. A.防止小车不能被橡皮筋拉动
B.确保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C.便于小车获得较大的弹射速度 D.防止纸带上点迹不清晰
四、解答题:本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9.(6分)质量为m的小孩坐在秋千板上,秋千绳长为l,如果秋千摆到最高点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是θ,若绳的质量和阻力可忽略,求: (1)秋千模到最低点时小孩的速度v的大小; (2)此时小孩对秋千板的压力F为多大:
20.(6分) (本题9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合外力F的作用下沿直线运动了距离l,物体的速度由v1变为v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证明:此过程中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21.(6分) (本题9分)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物块A、B,物块A沿A、B几何中心所在直线向静止的物块B运动,物块A、B在极短时间内发生弹性碰撞后,碰撞后,物块A经过t=1s刚好停止运动,试求:在物块A运动的时间内物块B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已知:物块A的质量为mA?1kg,物块B的质量为mB?2kg,两个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22.(8分) (本题9分)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粗糙斜面AB长为L=4m、倾角θ=37°,下端与半径R=1 m的光滑圆弧轨道BCDE平滑相接于B点C点是轨迹最低点,D点与圆心O等高.一质量m=0.1 kg的小物体从斜面AB上端的A点无初速度下滑,恰能到达圆弧轨道的D点,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sin 37°=0.6,cos37°=0.8, 求:
(1)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物体第一次通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N; (3)物体在粗糙斜面AB上滑行的总路程S.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
A、由图可知,在x-v图像中,图线a表示质点甲的运动,质点乙的初速度v0=6m/s,故A错误;
2222BC、质点乙、甲先后通过x=6m处时的速度均为v,对质点甲:v?2a1x,对质点乙:v?v0??2ax,
2联立解得a1?a2?3m/s,当质点甲的速度v1=8m/s、质点乙的速度v2=2m/s时,两质点通过相同的位移222均为x?,对质点甲:v1?2a1x?,对质点乙:v2?v0??2a2x?,联立解得 a1?2a2,所以
a1?2m/s2,a2?1m/s2,故B错误,C正确;
D、图线a、b的交点表示质点乙、甲先后通过x=6m处时的速度均为v,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图象中速度随位移的变化关系判断哪个图象是甲的运动图象,哪个是乙的图象,再根据图象直接读出x=0时,乙的速度;分别对甲和乙,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列式,联立方程求解即可. 2.A 【解析】 【详解】
小圆环由A(AO在同一水平面上)缓慢运动到B点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可得:WF?mglcos??0?0,解得:此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WF??mglcos?. A.与计算结果相符,故A项正确. B.与计算结果不符,故B项错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