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402李一平精神

402李一平精神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0:40:26

立志做大事 不希图做大官

———李一平先生淡泊名利的故事

在大姚,李先生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声望,乡里亲友对他十分敬重,省主席龙云、和县长,乡长,村长都很尊重他。但他却一直保持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的习惯,经常穿一身粗布对襟衣,下乡穿草鞋,从不吃请。在学校,他言传身教,勤奋学习,大力提倡艰苦朴素,热爱劳动,与学生同吃同劳动。他自己虽然博学多才,但师生们晚上经常听到他在家中的朗朗读书声。他经常穿着庐山《交庐精舍》学堂学生纺织做的粗布衣服,穿着草鞋,和师生们一起挑粪种菜,一起劳动。在家与一般贫苦农民一样,吃粗粮小菜,穿粗布蓝衫。 当时,他兼着县政府的政治部长,外出工作,县区政府都备有滑竿、坐骑,但他从来不用。

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名利作为人生习以为常的追求目标,而李一平先生却追求,“要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天下为己任,进世界于大同的人。”立志做大事,不希图做大官。他21岁就参与领导南京“五卅”运动,22岁参与广东革命政府出师北伐的策划工作,23岁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社会科科长、十一军政治宣传队队长,陈铭枢军长的知己,按理说,只要他在当时的军政界随波逐流,混个更大的官根本不成问题。但他看到,当时国民党内,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国将不国,根本原因是教育的失败,便在26

岁时称病,毅然脱离国民党军政界,隐居庐山创办《交庐精舍》学堂,实践教育救国志愿,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和地方培养适用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交庐精舍》学堂被蒋介石解散后,他又毅然回到家乡大姚,应社会各界的强烈要求,不负众望,创办了大姚中学。当大姚中学初见成效,走入正轨后,他把学校的领导权全部交给端木铭、史远明以及地下党的一些进步青年来担任。1949年夏,他受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委托,带着龙云给毛主席的亲笔信到北京,与董必武、朱德、周恩来中央领导共商云南起义事宜,为滇军起义和云南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他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云南省政府委员,并以教育界特邀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之后,受周总理委托,再次赴香港从事统战工作,回北京后,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国务院参事(政务院参事),在同一岗位任职37年,直到87岁因病去世。在国务院参事室任职期间,他经常深入全国各地调查研究,为国家、为人民作了许多好事、实事,撰写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稿,但从没有以自己的名义发表或出过书。一平先生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在吴梅先生影响下,一生写了许多诗词,除1976年1月12日写的总理诔(读lei)词外,多数未曾公开发表。1991年12月先生逝世后,亲友怀念,同事催促,在大家的支持下才收集到先生1931年至1991年遗诗400余首,由陈小从、刘光华、马曜、钱成润、马荣春等同志和李一平先生的四个子女参与编辑整理,李一平教育基金会全力支持,由云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李

一平诗选》在内部发行,这是一平先生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也是唯一的文字资料。1985年,我县政协主席董安国同志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同志专程到北京,向他采访在家乡的事迹,一平先生总是笑着说:“过去的事主要是人民的力量。”文史委的同志想请他给《期刊》题写个书名。他却谦虚的说:“我没练书法,还是请书法家写为好。”他从20多岁起,就在国家和地方上层,从事重要工作,结识的高层领导不少,但从未为自己和子女谋取过私利。他的四个子女都是大学毕业生,有三个从事教育工作,有一个是石油勘探的高级技术人员,一直干到退休。他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遗产,却留下了生活简朴,淡泊名利、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光辉形象,这是大姚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李一平先生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从1953年起,一直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充分利用寺、观、庙宇中的匾联、经书和文物古迹,对广大信教群众和香客,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爱家乡的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他在妙峰山德云寺的诗联中写道:“客到雄峰只有茶,僧家不比世兴荣”;“爱清净才来居住,嫌淡泊去也不留”;“霹雷声中翻话眼,锋芒拒敌罢干戈”;“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容不善之人。”以上充分表现了一平先生以人为善,清(廉)净(干净)做人,反对干戈相处,攀比世兴荣华富贵的道德风尚。

他十分重视对家乡寺、观、庙宇的文物保护,曾多次帮助筹款修缮家乡的风景名寺。1957年帮助筹款、支持县人民政府修缮妙峰山德云寺,使我县佛教胜地——妙峰古刹得以完整保存,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现在青山依旧,绿水常流。

1964年支持修缮赵祚传烈士纪念碑,亲自为纪念碑题写碑辞,内容是:取义成仁卅五年,头颅换的好山川,人民饮水思源处,浩气长争日月悬。

早年,他倡议修建《大姚抗日阵亡将士纪念亭碑》,并为其撰写碑文。组织学校师生参观大姚正义公园的烈士纪念亭。大讲六十军将士在台儿庄战役中,与日寇血战27个昼夜,大姚520名壮士有400余人为国捐躯的悲壮历史,讲述大姚忠勇壮士大战台儿庄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977年,楚雄州委、州政府派专人到北京向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汇报,请求保留楚雄卷烟厂、兴建楚雄复烤厂,解决彝州财政困难,得到了一平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以国务院参事室的名义向国家计委等部门,上报了楚雄州委、州政府的请求,得到了国家计委和有关部门的批准,使楚雄烟厂得以保留并有所发展。为振兴楚雄彝州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搜索更多关于: 402李一平精神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立志做大事 不希图做大官 ———李一平先生淡泊名利的故事 在大姚,李先生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声望,乡里亲友对他十分敬重,省主席龙云、和县长,乡长,村长都很尊重他。但他却一直保持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的习惯,经常穿一身粗布对襟衣,下乡穿草鞋,从不吃请。在学校,他言传身教,勤奋学习,大力提倡艰苦朴素,热爱劳动,与学生同吃同劳动。他自己虽然博学多才,但师生们晚上经常听到他在家中的朗朗读书声。他经常穿着庐山《交庐精舍》学堂学生纺织做的粗布衣服,穿着草鞋,和师生们一起挑粪种菜,一起劳动。在家与一般贫苦农民一样,吃粗粮小菜,穿粗布蓝衫。 当时,他兼着县政府的政治部长,外出工作,县区政府都备有滑竿、坐骑,但他从来不用。 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名利作为人生习以为常的追求目标,而李一平先生却追求,“要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天下为己任,进世界于大同的人。”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