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诈骗罪(周铭川)
(三)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订立和履行合同的;
(四)其他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
结 语
本文在详尽研读各专家、学者、同仁关于合同诈骗罪研究的论文、专著的基础上,就合同诈骗罪的概念、本质特征、时间特征、司法认定、条文评析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对欺诈与诈骗的区别,非法占有目的的存在形式、条文评析等方面,更是大胆而不揣冒昧地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恳请各位老师、读者批评指正,不吝赐教,本人感激不尽。
41
注 释
[1] 王晨著,《诈骗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2] 余延满著,《合同法原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5、36页。
[3] 王家福等著,《合同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51、158页。
[4] 余延满著,《合同法原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
[5] 崔建远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6] 李文胜等著,《扰乱市场秩序罪的认定与处理》,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131页。
[7][19] 王晨著,《诈骗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27页。
[8] 陈兴良主编,《刑事法判解》,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69页。
[9] 李文燕主编,《经济诈骗犯罪证据调查与运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55页。
[10] 陶积根,《论合同诈骗罪的处置》,《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11] 转引自陈兴良主编,《刑事法判解》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页。
[12] 高铭暄,王作富主编,《中国惩治经济犯罪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57页。
[13] 陈兴良主编,《经济刑法学(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09页。
[14] 张国轩著,《商业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18页。
[15] 杨春洗,杨敦先主编,《中国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42
1998年版,第403页;周道鸾、张军主编,《刑法罪名精释》,人民法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413页;刘家琛主编,《新刑法新问题新罪名通释》,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609页;等等。
[16] 陶驷驹主编,《中国新刑法通论》,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第692页。
[17] 王金彪主编,《新刑法通论》,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95页。
[18] 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762页。
[20] 张国轩著,《商业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页。
[21] 吴巍,黄河,《合同诈骗罪犯罪故意形式新论》,《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22] [24] [33] [49]肖中华,《论合同诈骗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政法论丛》,2002年第2期。
[23] 侯学新,《论合同诈骗罪的特征与认定》,《政法论丛》,1999年第5期。
[25] 胡驰,于志刚主编,《刑法问题与争鸣》第四辑,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421页。
[26][45][50] 刘明祥,《论诈骗罪的主客观特征》,《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27] 张晓建,《论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28] 植慧敏,覃静芝,《经济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人民司法》,1998年第6期。
[29] 程宗璋,《浅论合同诈骗罪的若干问题》,《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30] 王宗光,张玉琴,《当前合同诈骗罪认定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31] 蔡刚毅,《析合同诈骗罪之合同》,《人民检察》,2000年
43
第3期。
[32] 莫洪宪,曹坚,《论合同诈骗罪的几个问题》,《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5期。
[34] 李国如著,《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中的刑法解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201页。
[35] 商务印书馆,《四角号码新词典》,1982年版,第573页。 [36] 胡驰,于志刚主编,《刑法问题与争鸣》第四辑,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364页。
[37] 伍柳村主编,《诈骗罪个案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4页。
[38] 商务印书馆,《四角号码新词典》,1982年版,第647页。 [39] 周友苏,许前川,《合同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之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4期。
[40] 蔡刚毅,《析合同诈骗罪之合同》,《人民检察》,2000年第3期。
[41] 陈兴良,《金融诈欺的法理分析》,《中外法学》,1996年第3期。
[42] 转引自刘远,《欺诈犯罪原理探究》,《法学家》,2000年第5期。
[43] 刘远,《欺诈犯罪原理探究》,《法学家》,2000年第5期。 [44] 邓又天,李永升,《关于欺诈性犯罪的若干问题研究》,《现代法学》,1996年第5期。
[46] 刘明祥著,《财产罪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7页。
[47] 胡长清著,《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47、248页。
[48]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9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85页。
[51] 刘明祥著,《财产罪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8页。
4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