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时练(含答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吴中(苏州一带)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这主要反映了
( )
B.土地兼并严重 D.农民流离失所
A、政治日益腐败 B、宦官专权严重 C、大臣结党营私 D、皇帝疏于政事
6、明末民谣“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中的“闯王”是指( )
A、黄巢 B、李自成 C、陈胜 D、张献忠
7、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1644在西安建立政权,政权名称是( )
A.大通 B.大利 C.大顺 D.大西 8、下列口号中由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的是( ) A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B、平买平卖
C、三年不征,一民不杀 D、均田免粮
9、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进攻北京的时间是( ) A.1628年 C.1644年
B.1643年 D.1645年
A.官吏贪赃枉法 C.民众不堪重负
2、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
A.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 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C.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 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3、据史书记载:“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内纵情享乐,四处游玩;明熹宗爱好木工,整天沉迷木作,朝政全部交给宦官魏忠贤打理;万历皇帝在位48年,竟有20年不上朝与大臣见面。”从材料中你得出的信息是( )
A.明朝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B.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朝政 C.皇室内部钩心斗角 D.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4、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其表现不包括( ) ...A.皇帝疏于朝政,宦官专权 B.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C.财政匮乏,政府因而不断加派赋税 D.明末陕西北部一带连年灾荒
5、明朝中后期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 )
10、建立“后金”,后改名为“清”的民族是( ) A、吐蕃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契丹族 11、统一女真各部的杰出首领是 ( ) A. 朱棣 B. 朱元璋 C. 努尔哈赤 D. 皇太极
12、清军入关,占领并迁都北京,开始清朝在中国的统治是在( ) A、1683年 B、1644年 C、1636年 D、1616年
13、如果为努尔哈赤写一本传记,下列哪一史料不能作为参考( ) A.统一女真各部 B.建立后金政权 C.与明军交战,接连取胜 D.改族名为满洲
1
14、为了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是( ) A. 努尔哈赤 B. 皇太极 C. 鳌拜 D. 康熙
15、在中国古代史上,女真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有( ) A.北魏、东魏 B.辽、西夏 C.后金、元 D.金、后金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1)上述材料中的“闯王”是谁?他有什么功绩?
(2)他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什么口号?起义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明末民谣
(1)民谣中的开城门迎接的是谁?
(2)该民谣反映了百姓对“闯王”的到来持何种态度?为什么?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明熹宗时,赏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材料二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材料三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明末民谣
材料四 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捐。
——《盼闯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什么联系?
(3)材料三、材料四反映了什么情况?
19、在历史长河中,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却在农民起义的洪流中走向灭亡。你知道明朝的灭亡有哪些原因吗?
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D 5、A 6、B 7、C 8、D 9、C 10、C 11、C 12、B 13、D 14、B 15、D 二、非选择题
16、(1)李自成。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2)“均田免赋”。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与清军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17、(1)李自成。
(2)百姓希望闯王来,支持闯王。因为李自成率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李自成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因而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18、(1)明末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明末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李自成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3)李自成受到人民的欢迎。
19、(1)政治腐败: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皇帝多沉迷享乐,这直接导致朝政混乱,贪腐成风,阶级矛盾尖锐。
(2)农民反抗:自明朝中期以来,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民间反抗不断。到了后期,就形成了以李自成为首的较大的农民起义军,直接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
(3)后金崛起:后金政权以及后来的清朝,不断与明朝交战并占据上风,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