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暗挖区间防水施工方案

暗挖区间防水施工方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5:23:57

揭示层厚1.2~10.3m,平均层厚4.29m。

(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相交互沉积层(Q4mc)

(1)1-1 淤泥(Q4mc),淤泥,灰褐色,流塑,土质均匀,有少许土腥味。主要分布于浅海海底,广泛分布于隧道范围内,揭示层厚0.5~19.0m,平均层厚6.98m;埋深0~30.7m,平均埋深7.09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40kPa。

(1)1-2 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Q4mc),灰色~灰褐色,软塑,土质均匀、细腻,局部夹腐殖物、中粗砂、贝壳渣、花岗岩碎石等,主要分布于隧道大里程段,揭示层厚1.1~8.6m,平均层厚4.8m;埋深10.1~30.5m,平均埋深19.12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60kPa。

(1)2-2 粉质黏土、黏土(Q4mc),褐黄色~灰色,局部夹棕红等杂色,软塑,土质均匀、细腻,局部夹砾砂等。仅局部钻孔揭示,揭示层厚2.1m,埋深24.4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100kPa。

(1)3-4 粉质黏土 (Q4el+dl),褐黄色,硬塑,夹碎石,分布于丘陵缓坡,揭示层厚1.0~4.3m,平均层厚2.5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180kPa。

(2)1-1 粉砂(Q4mc),灰色、灰绿色、褐黄色等,饱和、松散,主要成分为石英,局部夹有黏性土,主要分布于地表。揭示层厚0.5~7.6m,平均层厚3.08m;埋深0~3.8m,平均埋深0.78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70kPa。

(3)基岩

场区下伏基岩为燕山期侵入岩——花岗岩(γ52-3), 岩性较为简单,性质差异相对较小。基岩根据岩石风化程度及强度的差异可分为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弱风化带。各风化带岩性特征如下:

(5)1、花岗岩(γ52-3),全风化(W4),灰白色、褐黄色、褐灰色等,岩芯已风化成砂土状,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和云母。岩面起伏较大,分布不连续,揭示层厚1.0~27.6m,平均层厚7.51m;埋深0~47.6m,平均埋深23.05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200kPa。

(5)3、花岗岩(γ52-3),弱风化(W2),灰白色夹灰黑色、褐红色等,弱风化,中粗颗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质坚硬,层面埋深起伏较大,分布不连续,揭示层厚1.7~46.5m,平均层厚15.94m;埋深0~55.3m,平均埋深20.52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1000kPa。 1.2.1.2、水文特征

地下水位+2.6m,本段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1.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区和山间谷地地带,因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 埋深约1.0~5.0m,水量丰富,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局部具承压性。覆盖地层主要为淤泥、淤泥质土、粉质黏土、黏土及砾砂、中粗砂等,其中淤泥、

2

淤泥质土、透水性极弱,为相对隔水层,富水性差,而下伏花岗岩的风化残积土与风化岩带透水性弱,因而地下水主要贮存于中部砾砂、粗砂土层中,成为沿线主要含水层,其粒度较粗,孔隙较大,透水性及贮水性较好,水量较丰富,并具弱承压性。

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下伏基岩强~弱风化带裂隙中,其透水性、富水性差,地下水埋深随基岩面起伏而不同。根据赋存岩性条件,沿线基岩裂隙水可分为层状岩类裂隙水和块状岩类裂隙水两个亚类,分述如下:

⑴.层状岩类裂隙水

分布于碎屑岩区,地层岩性包括寒武系、泥盆系的变质砂岩、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及砂砾岩等,受构造影响,裂隙发育。

⑵.块状岩类裂隙水

分布于花岗岩区,受构造和风化作用影响,节理裂隙发育,透水性较好。 1.2.2、湾仔站至3号井区间 1.2.2.1、工程地质

1、湾仔站~十字门

根据收集资料和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层结构,岩性特征、埋藏条件、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原位测试成果、室内土工实验成果,结合区域地质材料,勘探深度范围内共揭示12套地层。现将各岩层分布及特征分述如下:

(1)人土填土层(Q4ml)

(1)0人工填土(杂填土,素填土),杂色,潮湿,松散~稍密,成分复杂,表层多有20-40cm道路泵,主要成分为黏性土、少量中粗砂,花岗岩碎块石、局部含建筑垃圾,局部夹花岗岩片石等。广泛分布于隧道范围内,揭示层厚1.8~8.5m,平均层厚4.19m。

(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相交互沉积层(Q4mc)

(1)1-1 淤泥(Q4mc),灰色、深灰色,土质均匀、细腻,局部富集贝壳碎屑,呈饱和,流塑状态,部分有腐臭味。平原地区广泛分布,揭示层厚0.4~4.9m,平均层厚2.76m;埋深3.3~21.9m,平均埋深8.39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40kPa。

(1)2-3 粉质黏土(Q4mc),褐黄色、棕红色等,可塑,局部夹有砂类土及砾石。全线平原地段有分布,揭示层厚1.0~9.3m,平均层厚3.36m;埋深3.0~21.9m,平均埋深11.54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120kPa。

(1)2-4 粉质黏土(Q4mc),灰白、青灰、黄褐色、硬塑,局部夹大量石英砂。分布于基岩面之上,揭示层厚1.6~12.5m,平均层厚6.02m;埋深9.0~26.80m,平均埋深17.45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150kPa。

3

(2)3-1 中砂(Q4mc),红褐色,黄褐色等,饱和、松散,其成分为石英,平原均有分布,揭示层厚1.0~6.8m,平均层厚3.11m;埋深3.2~12.6m,平均埋深6.64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90kPa。

(2)3-2 中砂(Q4mc),褐灰色、灰色,饱和、稍密,其成分为石英,局部夹有少量淤泥质黏土。局部揭示层厚约1.8m~2.9m,平均层厚2.33m,埋深18.9~19.2m,平均埋深19.03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110kPa。

(2)4-1 粗砂(Q4mc),黄褐色、灰白色等,饱和、松散,夹黏性土。少量钻孔揭示。层厚2.0~8.6m,平均层厚4.7m;埋深2.5~10.5m,平均埋深6.14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10kPa。

(2)4-2 粗砂(Q4mc),黄褐色、灰白色等,稍密、饱和、局部夹黏性土。少量钻孔揭示。层厚0.9~5.0m,平均层厚2.29m;埋深8.0~22.7m,平均埋深14.74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150kPa。

(3)基岩

场区下伏基岩为燕山期侵入岩——花岗岩(γ风化带。各风化带岩性特征如下:

(5)1、花岗岩(γ

52-3

52-3

),岩性较为简单,性质差异

相对较小。基岩根据岩石风化程度及强度的差异可分为全风化带,强风化带、弱

),全风化(W4),灰白色,褐黄色等,岩芯已风化成为砂

土状,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和云母。岩面起伏较大,分布不连续,揭示层厚0.4~16.40m,平均层厚4.34m,埋深2.0~36.3m,平均埋深15.77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200kPa。

(5)2、花岗岩(γ

52-3

),强风化(W3),灰白色,黄褐色,节理裂隙及发育,岩

芯呈碎块状,主要矿物成分以少量长石、石英及暗色矿物。分布不连续,揭示层厚约0.6~13.4m,平均层厚2.65m,埋深3.3~48.4m,平均埋深20.43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500kPa。

(5)3、花岗岩(γ

52-3

),弱风化(W2),灰白色.青灰色等,弱风化,中粗颗粒结

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质坚硬,层面埋深起伏较大,分布不连续,揭示层厚0.5~25.8m,平均层厚10.17m,埋深1.8~52.5m,平均埋深17.41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1000kPa。

2、十字门站~金融岛站

根据收集资料和本次勘察揭露的地层结构,岩性特征、埋藏条件、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原位测试成果、室内土工实验成果,结合区域地质材料,勘探深度范围内共揭示19套地层。现将各岩层分布及特征分述如下:

(1)人土填土层(Q4ml)

(1)0人工填土,杂色,潮湿,松散~稍密,成分复杂,主要成分为黏性土、花岗岩碎块石、砂类土等等。部分地段表层有薄层混凝土。广泛分布于隧道范围

4

内,揭示层厚1.2~10.3m,平均层厚4.29m。

(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相交互沉积层(Q4mc)

(1)1-1 淤泥(Q4mc),淤泥,灰褐色,流塑,土质均匀、有少许土腥味。主要分布于浅海海底,广泛分布于隧道范围内,揭示层厚0.5~19.0m,平均层厚6.98m;埋深0~30.7m,平均埋深7.09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40kPa。

(1)1-2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Q4mc),灰色~灰褐色等,软塑,土质均匀,细腻,局部夹有腐殖物、中粗砂、贝壳渣、花岗岩碎石等。主要分布于隧道大里程段,揭示层厚1.1~8.6m,平均层厚4.8m;埋深10.1~30.5m,平均埋深19.12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60kPa。

(1)2-2粉质黏土、黏土(Q4mc),褐黄色~灰色,局部夹有棕红色等杂色,软塑,土质均匀,细腻,局部夹砾砂等。仅局部钻孔揭示,揭示层厚2.1m,埋深24,4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100kPa。

(1)2- 3粉质黏土、黏土(Q4mc),褐黄色、灰褐色.灰白色, 间杂棕红色等色,可塑,局部夹薄层粉土.砂类土.角砾以及朽木等.全线大多数地段均有分布, 揭示层厚0.7~13.0m,平均层厚4.47m;埋深3.2~45.2m,平均埋深22.0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120kPa。

(1)2-4 粉质黏土(Q4mc),褐黄色~褐红色,硬塑,局部夹大量石英砂,少数夹少量碎石.主要分布于燕山期花岗岩之上,揭示层厚1.0m~13.4m,平均层厚4.65m,埋深7.0~46.4m,平均埋深23.6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150kPa。

(1)3-3粉质黏土(Q4mc),褐黄色,可塑,夹碎石,分布于丘陵缓坡,厚约5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150kPa。

(1)3-4粉质黏土(Q4mc),褐黄色,硬塑,夹碎石,分布于丘陵缓坡,揭示层厚1.0~4.3m,平均层厚2.5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180kPa。

(2)1-1粉砂(Q4mc),灰色,灰绿色、褐黄色等,饱和,松散,主要成分为石英,局部夹有黏性土,主要分布于地表。揭示层厚0.5~7.6m,平均层厚3.08m;埋深0~3.8m,平均埋深0.78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70kPa。

(2)1-2粉砂(Q4mc),灰色,褐灰色、饱和,稍密,局部夹贝壳及腐殖物。局部揭露,揭示层厚1.6~2.9m,平均层厚2.03m;埋深9.9~10.1m,平均埋深10.0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90kPa。

(2)3-1中砂(Q4mc),褐黄色,松散,饱和,其成份为石英,夹少许贝壳碎屑。分布较少,揭示层厚1.4~3.8m,平均层厚2.03m;埋深6.0~10.1m,平均埋深7.73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90kPa。

(2)3-2中砂(Q4mc),褐黄色,灰白色等,稍密,饱和,其成份为石英,夹少许砾石、粗砂、黏性土。分布较少,揭示层厚1.2~2.8m,平均层厚1.80m;埋深8.2~23.0m,平均埋深15.74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110kPa。

5

搜索更多关于: 暗挖区间防水施工方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揭示层厚1.2~10.3m,平均层厚4.29m。 (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相交互沉积层(Q4mc) (1)1-1 淤泥(Q4mc),淤泥,灰褐色,流塑,土质均匀,有少许土腥味。主要分布于浅海海底,广泛分布于隧道范围内,揭示层厚0.5~19.0m,平均层厚6.98m;埋深0~30.7m,平均埋深7.09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40kPa。 (1)1-2 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Q4mc),灰色~灰褐色,软塑,土质均匀、细腻,局部夹腐殖物、中粗砂、贝壳渣、花岗岩碎石等,主要分布于隧道大里程段,揭示层厚1.1~8.6m,平均层厚4.8m;埋深10.1~30.5m,平均埋深19.12m。推荐地基基本承载力σ0=60kPa。 (1)2-2 粉质黏土、黏土(Q4mc),褐黄色~灰色,局部夹棕红等杂色,软塑,土质均匀、细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