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梅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老师 - 图文
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碱式碳酸铜和过量的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蓝色溶液B是硫酸铜溶液,其中含有反应剩余的稀硫酸,硫酸铜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C中含有铁和铜,溶液D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F是氢气,然后将推出的各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 解:碱式碳酸铜和过量的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蓝色溶液B是硫酸铜溶液,其中含有反应剩余的稀硫酸,硫酸铜和铁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C中含有铁和铜,溶液D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F是氢气,碱式碳酸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推导合理.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等,所以过滤操作中用到的铁制仪器为:铁架台; (2)通过推导可知A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FeSO4+Cu; (4)通过推导可知固体C中含有铁和铜,铁排在氢之前,铜排在氢之后,所以试剂E可选用稀硫酸溶液. 故答案为:(1)铁架台; (2)温室效应; (3)CuSO4+Fe=FeSO4+Cu; (4)稀硫酸.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15.(14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仪器或装置进行气体制备,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长颈漏斗 ,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
(2)若要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 BC (填序号)进行组装,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操作:先把玻璃管口 用水润湿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内. (3)要制的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在收集装置前增加盛有 浓硫酸 的洗气瓶. (4)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用到的装置是 F (填序号)
(5)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仪器的装配或连接;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及A装置的特点适用于固体加热型的反应; (2)据实验室正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根据玻璃管和胶皮管的链接操作分析解答; (3)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解答; (4)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 (5)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 解答: 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A装置的特点适用于固体加热型的反应,适用于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为固体液体常温型,故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BC组合;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操作: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内; (3)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知浓硫酸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故要制的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在收集装置前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4)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这两种气体的收集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故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用到的装置是F; (5)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KMnO4K2MnO4+MnO2+O2↑;(2)BC,用水润湿;(3)浓硫酸;(4)F;(5)CO2+Ca(OH)2═CaCO3↓+H2O. 点评: 题综合考查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选取与与干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6.(10分)糕点疏松剂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一】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10,由此得出结论是碳酸氢钠溶液呈 碱性 . 【探究实验二】碳酸氢钠能否与酸反应: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现象为 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
【探究实验三】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在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3)通过进一步实验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 序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① 取少量加热后的固体产物放入试管A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 产生白色沉淀 产物含Na2CO3 荡溶解,滴加足量 氯化钙 ,振荡,静置 ② 取操作①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滴加 产物不含NaOH 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 (4)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Na2CO3+CO2↑+H2O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实验一: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 实验二:根据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分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