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园 林 规 划 设 计(试题与书合在一起精编版)

园 林 规 划 设 计(试题与书合在一起精编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7:46:32

第三章 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

第一节 园林地形

改造地形要考虑哪些因素:应考虑原有地形、根据园林分区处理地形、要有利于园林地面排水、要考虑坡面的稳定性、要考虑为植物栽培创造条件 园林地形的功能与造景作用:

1、构成园林骨架和作为园林主景;2、组织和分隔园林空间;3、控制视线;4、影晌导游路线和速度 园林地形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利用为主; 2、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3、要符合园林艺术要求; 4、符合自然规律要求

园林地形的处理手法: (一)、平地:园林中所指的平地,实际上是具有一定坡度的缓坡地,其坡度一般为 0。5%—5%,以利排水。 (二)、堆山:

1、假山的类型:土山、石山、土石山; 2、假山的布置要点: (1)、满足功能要求。 (2)、根据地形地貌现状,因地制宜确定山体朝向和位置。 (3)、关于园林假山的高度,通常为 10~30m 即可。用作分隔空间或防止游人践踏绿地的山体,则可低些,但至少须在 1.5 米以上,用以隔断视线。 (4) 参照山水画法,师法自然山水。 (三)、叠石:叠石的方式有三种:特置、散置和群置。 (四)、理水: 1.水体的分类 (l)、按水体的形式来分:有自然式水体和规则式水体。 (2)、按水体的状态来分:有动态水体和静态水体 2、常见园林水体类型:湖池、瀑布、喷泉、溪流

第二节 园路广场

园 路:

园路的功能与造景作用:1、引导游览;2、组织交通;3、构成园景;

4、其他功能(园路为园林给排水、电力电讯等管网的布置提供一定的场所或条件,还有利于园林的通风和光照)

园路的类型及功能:

主要园路 联系各景区、主要景点,导游,组织交通 4~6 次要园路 联系景区内各景点,导游,构成园景 2~4 游憩小路 深入园中各角落,导游,散步休息 1.2~2 园路规划设计原则:

1.园路的设计应与园林的总体风格保持一致和协调, 2.交通性从属于游览性

3.园路的布局应主次分明,密度得体 在城市公园设计时,道路的比重可控制在公园总面积的 10%~12%左右。 4.园路交叉口的处理(园路交叉有正交和斜交两种形式。)

在交叉口处理时: (l)、避免多条道路交叉于一点。 (2)、两条道路成锐角斜交时,锐角不宜过小,并使两条道路的中心线交于一点上,对顶角最好相等,以求美观。 (3)、两园路成丁宇形相交时,交点处可设道路对景。 (4)、道路正交时,应在端头处适当地扩大做成小广场,这样有利于交通,可以避免游人过于拥挤。 5.园路与建筑的联系 (靠近园路的建筑一般面向道路,并不同程度的后退,远离道路)

园桥:园林中的园桥起着联系交通、组织。导游的作用,同时可分隔水面、划分水域空间。 台阶、步石、汀步:

台阶:是一种特殊的道路形式,一般当道路坡度达到 15’时,要考虑设台阶。 步石:是一种非连续的道路形式,一般主要设置在草坪上,所以也称草坪步石。 汀步:在水中设置步石,称汀步。

广 场: (一)、广场的功能

1 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常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

2 广场可组织集会、供交通集散,也可成为车流、人流的交通枢纽或游人游览休息和组织商业贸易交流等活动的场所。

3 广场周围一般均布置城市中的重要建筑和设施,故能集中体现城市的艺术面貌。 (二)、广场的类型

可分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纪念广场、休息娱乐广场等。 (三)广场的设计原则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2、把握城市和园林空间体系分布的系统原则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4、突出个性创造的特色原则

第三节 园林建筑小品

园林建筑的类型:

亭(亭的位置选择:山上建亭、临水建亭、平地建亭);廊;榭;航。 园林小品的类型:

园桌、园椅、园凳、花架、园门、园窗、园墙、雕塑 园林建筑与小品的布局原则:

1、 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2、满足造景需要;3、讲究空间渗透与层次;4、讲究空间序列

第四节 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

1、符台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2、考虑园林绿地的艺术要求; 3、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要求;4、结合园林绿地的经济要求 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篱植、花坛、花境、花丛、草坪) 1、 孤植:

a、 造景特性:单株乔木孤立种植的配置方式。 b、 树种选择:

宜选择树冠开张;体形雄浑;生长健壮;寿命较长;不含毒素;没有污染;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的树种。 c、 种植位置:孤植树种植的位置,总的来讲,要求比较开阔 (l)布置在开阔大草坪或林中草地的自然重心处 (2)配置在开朗的江、河、湖畔

(3)配置在可以透视辽阔远景的高地、山岗上

(4)配置在自然式园林中的园路或水系的转弯处、假山蹬道口以及园林的局部人口处 (5)布置在公园铺装广场的边缘 2、对植:

a、造景特性: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种植的配置方式。 b、配置形式: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配置形式 3、列植:

a、造景特性:树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列地栽植的配置方式。 b、树种选择:宜选择树冠体形比较整齐的树种

c、栽植间距:取决于树木成年冠幅大小、苗木规格和园林主要用途(乔本采用 3.8m,灌木为 1—3m) d、栽植形式:有等行等距和等行不等距两种基本形式 4、丛植:

a、造景特性:丛植通常是指由 2 株到十几株树木组合种植的配置方式 b、配置要领:

① 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构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 ② 平面布置要疏密有致,立面构图要参差错落;

③ 树丛各植株个体之间在形态、色彩上要协调一致,同时要有差异,以体现变化统一的原则; ④ 树丛四周要相对开阔,留有适宜的观赏视距。 5、群植:

a、造景特性:群植通常是指由 20~30 株树木混合成群种植的配置方式。

b、布设位置:其主要立面的前方,至少在树群高度的 4 倍、林群宽度的 1.5 倍距离内,要留出空地,以便游人观赏。

c、立面结构:从高到低最多可分为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小灌木层以及草本层 5 个层次

d、平面布置:通常将高大常绿的乔木布置在中间,作为背景,亚乔木在其周围,大灌木、小灌木在外缘 6、林植:

a、造景特性:园林中以大量树木进行栽植的配置方式 b、分类:

1.密林:林木郁闭度为 0.7—1.0,林地道路广场密度为 5%~10%。{(l)、单纯密林;(2)、混交密林} 2.疏林:林木郁闭度为 0.4 ~0.6;道路广场密度在 5%以下。 (1)、树种选择:以落叶乔木居多,落叶树内应搭配适当的常绿树种。林下草地应选择耐践踏的草种,以利游人活动 (2)、配置方式:宜采用自然式配置

7、篱植:

a、造景特性:耐修剪的灌木或小乔木,以相等距离的株行距,单行或双行排列而组成的规划绿带 b、主要类型:

1、根据绿篱高度分:

① 绿墙(160cm 以上) ② 高绿篱:(120~160cm) ③中绿篱(50~120cm) ④ 矮绿篱:(50cm 以下)

2、根据功能要求和观赏特性:常绿篱、落叶篱、彩叶篱、花篱、果篱、刺篱、蔓篱、编篱 c、栽植形式: (1)、矮绿篱。通常为单行直线或几何曲线栽植,株距一般为 15 ~30cm;宽度为 30 ~50cm;高度为 10~50cm。 (2)、中绿篱。成单行或双行直线或几何曲线栽植,株距一般为 30—50cm;单行栽植宽度为 40—80cm, 双行栽植行距为 25—50cm,宽度为 50—100cm;高度为 50~120cm。双行栽植点的位置成三角形交叉排列。 (3)、高绿篱。株距 50 ~75cm;单行式宽度为 50~80cm,双行式行距为

40~80cm,宽度为 80~100cm,高度为 120~160cm;双行式呈三角形交叉排列。 (4)、绿墙。多双行栽植,株距 l ~1.5m,行距 50 du100cm,宽度 1.5~2.0m,高度为 1.6m 以上;双行栽植呈三角形交叉排列。 8、花坛:

a、造景特性:在具有一定几何形轮廓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观赏植物,以构成华丽色彩或精美图案的一种花卉种植类型。 b、主要类型: (l)、根据表现主题: 花丛花坛、模纹花坛、混合花坛

(2)根据规划方式: 独立花坛、组群花坛、带状花坛、立体花坛 c、设计要点: (l)、植物选择:

① 花丛花坛主要表现色彩美,多选择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或球根花坛。

② 模纹花坛以表现图案美为主,植物选择多采用植株低矮、枝叶细密、萌发性强、耐修剪的观叶植物 (2)、平面布置:

① 花坛平面外形轮廓总体上应与广场、草坪等周围环境的平面构成相协调,但在局部处理上要有所变化,使艺术构图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② 作为主景的花坛要有丰富的景观效果,可以是华丽的图案花坛或花丛花坛。作为配景的花坛,其纹样应简洁,色彩宜素雅,以衬托主景为原则,不可喧宾夺主

③ 花坛面积与环境应保持适度的比例关系,以 l/3 ~/15 为宜。 (3)个体设计:

① 花坛内部图案纹样,花丛花坛宜简洁,模纹花坛可丰富;纹样线条宽度不能太细,最少在 10 米以上;

②一般模纹花坛直径或短轴以 8~10 米为宜。花丛花坛直径或短轴可达 15—20m;

9、花镜:

a、造景特性: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 b、主要类型:

(l)依植物材料: 灌木花境、宿根花卉花境、球根花卉花境、专类植物花境、混合花境 (2)依规则设计方式:单面观赏花境、双面观赏花镜

c、布设位置:建筑物与道路之间;道路中央或两侧;与绿篱配合;与花架游廊配合;与围墙、挡士墙配合。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 第一节 园林地形 改造地形要考虑哪些因素:应考虑原有地形、根据园林分区处理地形、要有利于园林地面排水、要考虑坡面的稳定性、要考虑为植物栽培创造条件 园林地形的功能与造景作用: 1、构成园林骨架和作为园林主景;2、组织和分隔园林空间;3、控制视线;4、影晌导游路线和速度 园林地形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利用为主; 2、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3、要符合园林艺术要求; 4、符合自然规律要求 园林地形的处理手法: (一)、平地:园林中所指的平地,实际上是具有一定坡度的缓坡地,其坡度一般为 0。5%—5%,以利排水。 (二)、堆山: 1、假山的类型:土山、石山、土石山; 2、假山的布置要点: (1)、满足功能要求。 (2)、根据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