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石刻园--民间艺术花苑中一枝魅丽的奇葩

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石刻园--民间艺术花苑中一枝魅丽的奇葩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2:08:03

民间艺术花苑中一枝魅丽的奇葩 -------旬邑县石刻拴马桩

拴马桩石雕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雕刻艺术品,在我们旬邑广大乡村分布密集。它原本是过去乡绅、大户等殷实富裕之家系骡马的实用物,往往以整块石料雕凿而成,树立在民居、建筑大门的一侧,久而久之,也就与建筑物本身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不仅称为民居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而且和门前的石狮一样,既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时还被赋予了辟邪、镇宅的意义。在农业历史悠久的地区,骡马等大牲畜,不仅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也是拥有者最值得炫耀的财富,这就是拴马应运而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有人称拴马桩是“庄户人家的华表”,它也成为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到民国晚期,拴马桩的实用价值逐渐丧失,石匠们打造拴马桩的锤声也渐渐消失了。

分布在我县的拴马桩大约有200多件。雕刻年代多为清朝到民国晚期。它们是了解和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建筑装饰、民间艺术以及民俗风情的重要实物资料。特别是拴马桩的栓头和桩颈部分的雕刻融圆雕、浮雕、线雕为一体,内容复杂多样,千姿百态。有人物造像、动物造像和各种传统纹饰图案。从现存拴马桩实物来看,动物造型以狮子为主,人物造型有罗汉、道人、狮子背人、大象背人;内容涉及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传统剧目;不仅刻工精细,而且人与动

物的造型也极富夸张与变化,显得生动活波,妙趣横生。充分显示了民间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成为民间石雕艺术的典型代表和乡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我馆陈列的48件拴马桩,是从我县9个乡镇,30多个乡村,200多件拴马桩中精心挑选征集回的精品。其中狮子23个,大象1个,猴子4个,人物5个,植物8个,人气狮子6个,人骑大象1个。这些拴马桩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雕刻精细,工艺精湛,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是清末民初旬邑地区 传统石雕艺术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拴马桩由拴马桩座、桩身、桩颈、桩首四部分构成。桩身有四棱、六棱和八棱;桩首的雕刻变化多端,不同的造型具有不同的意义。我馆陈列的拴马桩按雕刻造型可分为六大类。

一类为狮子,共23个。狮子,古代称为“兽中之王”。雕狮子与桩首,取其凶猛、残暴之意,具有镇宅、辟邪的作用。从佛教意义上说,狮子又是佛的乘骑和护法灵兽,雕狮子与桩首,是取其吉祥之意。23个狮子造型各异,有的含情脉脉,令人看后忘记烦恼;有的呲牙咧嘴,使人望而生畏;有的蹲着,有的卧着,有的大张着口,有的面带微笑,雕刻细腻,手法灵活,给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感觉。

另一类为猴子,共四个,桩首雕一猴,其形态各异,有

得为坐猴,有的为蹲猴。桩颈部浮雕有花果、花草、龙凤及几何纹图形。可分为三小类,一类为山中坐猴,雕一石山为背景,猴子坐于山石之中,身体向前微倾,右腿盘曲,左腿半立,一手置于膝上,一手执一果物,送于大张着的口中。有的双足着地,双膝自然撑起,双肘置于膝上,双手抱于胸前。二类为坐猴,雕一猴呈坐姿,圆目平视,尖嘴小臂,棱角分明,双肘置于双膝之上,双手托腮,若沉思状。三类为蹲猴,呈蹲姿,尖嘴瘦腮,双手托桃,置于嘴边,形象生动。后只是仿孙悟空形象而成的。大意是孙悟空是玉皇大帝所封管马之官,雕一弼马温于桩首,所栓的骡马会在马官面前温顺而服帖。另外,孙悟空机智勇敢,能腾云驾雾,有十八般武艺,七十二般变化,能降妖除怪,神通广大,深受人们喜爱。

再一类为人物类,共5个。可分为两小类,一类是坐书人,桩首雕一人,坐于三卷书之上,身着宽衣,双目微闭,面露微笑;右手扶一石鼓形物。一类为僧人,桩首雕一僧人,两桩为一对,两僧人同时呈对望状态,均面带笑容,左腿盘曲,右小腿撑立,右手放在右膝上,左手扶于一倒置水瓶底部,神情泰然自若。用道人、僧人做拴马桩,是书香门第、文人雅士的标志。桩劲部正面线刻方框内浮雕经卷和花草图案。

还有一类为人与动物、共7个。人骑狮6个,人骑象1

个。一类是人骑象。桩首雕一人骑在大象背上,大象呈蹲姿,头微低,双目俯视,鼻子向内卷曲,骑象人头戴高顶帽,右手扶在象身上,左手挠耳,挤眼咧嘴,好像特别舒服的样子,给人一种滑稽可笑的感觉,雕人骑象于桩首,象性情温顺,是一种吉祥物;一类是人骑狮。桩首雕狮,昂首张嘴,呲牙吐舌,颈部系铃,垂于胸前,前腿撑立,后腿撑于狮身,双手紧抓套在狮嘴里的带子。六个人物表情不一,有的双目无神,抿嘴吸鼻,显出一副苦恼相;有的双目俯视,嘴紧闭,双手紧紧抓住狮嘴、狮身,呈现出一副紧张的面容。其取意是狮子虽然凶猛残暴,但人仍然是在驯服之中,或是已经被驯服。

最后一类为植物类,共8个。一类为莲花苞。桩首雕一莲花苞,花苞上饰有网格纹或云纹,含苞待放,精巧别致,独具匠心,取意一为莲花圣洁,出污泥而不染,表达了主人清正廉洁的美好情趣;二为莲花是佛教中的宝物,取其吉祥之意。另一类为南瓜。桩首雕一南瓜,瓜下为一倒叶覆盖劲部,表达了主人期盼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旬邑拴马桩桩首造型丰富,不拘一格,富于变化,手法细腻,工艺精湛。动物和人物的雕刻都保持着标准的比例关系,狮子膘肥体壮,胸肌突出,在跟、鼻、嘴、鬓毛等细小部位雕刻刀法洗练,线条柔婉流利,狮子虽体积不大,却给人以气势磅礴、雄健威武之感,猴子则雕刻的小巧玲珑,生

动活波,栩栩如生。大象的雕刻雄浑厚重,把象温顺的性格和悠静的神情刻划的格外逼真。人物的雕刻十分精致,面部表情富于变化。双目微闭着,神情安详而甜蜜;挤眼咧嘴者,则表现出聚精会神的神态。所有石雕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把人物的心理刻划的惟妙惟肖。所雕刻的植物类和几何类,精巧且别致。荷花苞给人以含苞待放之感,南瓜在叶子的衬托之中,雕刻的淋漓尽致,十分逼真,真乃独具匠心。

总之。旬邑拴马桩 是一批比较成熟的民间艺术珍品,高超精湛的工艺独具一格。其作品逼真、生动、形象、感人,有含蓄之美,无论从内容倒形式上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是清末民初当地传统石雕艺术的典型代表作品,是当地农村的民俗产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民间艺术花苑中一枝魅丽的奇葩 -------旬邑县石刻拴马桩 拴马桩石雕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雕刻艺术品,在我们旬邑广大乡村分布密集。它原本是过去乡绅、大户等殷实富裕之家系骡马的实用物,往往以整块石料雕凿而成,树立在民居、建筑大门的一侧,久而久之,也就与建筑物本身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不仅称为民居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而且和门前的石狮一样,既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时还被赋予了辟邪、镇宅的意义。在农业历史悠久的地区,骡马等大牲畜,不仅是主要的生产工具,也是拥有者最值得炫耀的财富,这就是拴马应运而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有人称拴马桩是“庄户人家的华表”,它也成为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到民国晚期,拴马桩的实用价值逐渐丧失,石匠们打造拴马桩的锤声也渐渐消失了。 分布在我县的拴马桩大约有200多件。雕刻年代多为清朝到民国晚期。它们是了解和研究这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