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材料科学基础笔记
二次杠杆的应用。 5 含碳量对平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 对平衡组织的影响(随C%提高)
组织:α+Fe3CⅢ Ld`+Fe3CⅠ; 相:α减少,Fe3C增多;
Fe3C形态:Fe3CⅢ(薄网状、点状) 共析Fe3C(层片状) Fe3CⅡ(网状) 共晶Fe3C(基体) Fe3CⅠ(粗大片状)。 (2) 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强度、硬度升高,塑韧性下降。 (3) 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适合锻造:C%<%,可得到单相组织。 适合铸造:C%~%。,流动性好。 适合冷塑变:C%<%,变形阻力小。 适合热处理:~,有固态相变。
第七节 相图的热力学解释
图示讲解
第八节 铸锭组织及其控制
1 铸锭组织
(1) 铸锭三区: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中心等轴晶区。
(2) 组织控制:受浇铸温度、冷却速度、化学成分、变质处理、机械振动与搅拌等
因素影响。
2 铸锭缺陷
(1) 微观偏析 (2) 宏观偏析
正偏析 反偏析 比重偏析 (3) 夹杂与气孔
夹杂:外来夹杂和内生夹杂。 气孔:析出型和反应型。 (4) 缩孔和疏松
形成:凝固时体积缩小-补缩不足-形成缩孔。
分类:集中缩孔(缩孔、缩管)和分散缩孔(疏松,枝晶骨架相遇,封闭液体,造成补缩困难形成。)
第五章 三元相图
第一节 总论
1 三元相图的主要特点
(1) 是立体图形,主要由曲面构成; (2) 可发生四相平衡转变; (3) 一、二、三相区为一空间。
2 成分表示法-成分三角形(等边、等腰、直角三角形)
(1) 已知点确定成分; (2) 已知成分确定点。 3 成分三角形中特殊的点和线
(1) 三个顶点:代表三个纯组元;
(2) 三个边上的点:二元系合金的成分点;
(3) 平行于某条边的直线:其上合金所含由此边对应顶点所代表的组元的含量一定。 (4) 通过某一顶点的直线:其上合金所含由另两个顶点所代表的两组元的比值恒定。 4 平衡转变的类型
(1)共晶转变:L0 T αa+βb+γc;
(2)包晶转变:L0+αa+βb T γc; (3) 包共晶转变:L0+αa T βb+γc; 还有偏共晶、共析、包析、包共析转变等。 5 共线法则与杠杆定律
(1) 共线法则:在一定温度下,三元合金两相平衡时,合金的成分点和两个平衡相
的成分点必然位于成分三角形的同一条直线上。(由相率可知,此时系统有一个自由度,表示一个相的成分可以独立改变,另一相的成分随之改变。) (2) 杠杆定律:用法与二元相同。 两条推论
(1) 给定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处于两相平衡时,若其中一个相的成分给定,另一个相
的成分点必然位于已知成分点连线的延长线上。
(2) 若两个平衡相的成分点已知,合金的成分点必然位于两个已知成分点的连线上。 6 重心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三元合金三相平衡时,合金的成分点为三个平衡相的成分点组成的三角形的质量重心。(由相率可知,此时系统有一个自由度,温度一定时,三个平衡相的成分是确定的。)
平衡相含量的计算:所计算相的成分点、合金成分点和二者连线的延长线与对边的交点组成一个杠杆。合金成分点为支点。计算方法同杠杆定律。
第二节 三元匀晶相图
1 相图分析
点:Ta, Tb, Tc-三个纯组元的熔点; 面:液相面、固相面; 区:L, α, L+α。
2 三元固溶体合金的结晶规律
液相成分沿液相面、固相成分沿固相面,呈蝶形规律变化。 (立体图不实用) 3 等温界面(水平截面)
(1) 做法:某一温度下的水平面与相图中各面的交线。 (2) 截面图分析
3个相区:L, α, L+α;
2条相线:L1L2, S1S2(共轭曲线);
若干连接线:可作为计算相对量的杠杆(偏向低熔 点组元;可用合金成分点与顶点的连线近似代替)。 4 变温截面(垂直截面)
(1) 做法:某一垂直平面与相图中各面的交线。
(2) 二种常用变温截面 经平行于某条边的直线做垂直面获得; 经通过某一顶点的直线做垂直面获得。 (3) 结晶过程分析
成分轴的两端不一定是纯组元;
注意 液、固相线不一定相交;
不能运用杠杆定律(液、固相线不是成分变化线)。
5 投影图
(1) 等温线投影图:可确定合金结晶开始、结束温度。 (2) 全方位投影图:匀晶相图不必要。
第三节 三元共晶相图
一 组元在固态互不相溶的共晶相图
(1) 相图分析 点:熔点;二元共晶点;三元共晶点。 两相共晶线 液相面交线 线:EnE 两相共晶面交线 液相单变量线
液相区与两相共晶面交线
液相面 固相面 面: 两相共晶面 三元共晶面 两相区:3个 区: 单相区:4个 三相区:4个 四相区:1个
(2) 等温截面
应用:可确定平衡相及其成分;可运用杠杆定律和重心定律。 是直边三角形
三相平衡区 两相区与之线接 (水平截面与棱柱面交线)
单相区与之点接 (水平截面与棱边的交点,表示三 个平衡相成分。) (3) 变温截面
应用:分析合金结晶过程,确定组织变化 局限性:不能分析成分变化。(成分在单变量线上,不在垂直截面上)
合金结晶过程分析;
(4)投影图 相组成物相对量计算(杠杆定律、重心定律) 组织组成物相对量计算(杠杆定律、重心定律) 二 组元在固态有限溶解的共晶相图 (1)相图分析
点:熔点;二元共晶点;三元共晶点。 两相共晶线 液相面交线 线:EnE 两相共晶面交线 液相单变量线
液相区与两相共晶面交线 固相单变量线 液相面
固相面:由匀晶转变结束面、两相共晶结束面、三相共晶结束面组成。
面: 两相共晶面 三元共晶面
溶解度曲面:6个 两相区:6个 区: 单相区:4个 三相区:4个 四相区:1个
(2)等温截面
应用:可确定平衡相及其成分;可运用杠杆定律和重心定律。 是直边三角形
三相平衡区 两相区与之线接 (水平截面与棱柱面交线)
单相区与之点接 (水平截面与棱边的交点,表示三 个平衡相成分。) 相率相区的相数差1; 相区接触法则:单相区/两相区曲线相接; 两相区/三相区直线相接。 (3) 变温截面
3个三相区 共晶相图特征:水平线
1个三相区 三相共晶区特征:曲边三角形。
应用:分析合金结晶过程,确定组织变化 局限性:不能分析成分变化。(成分在单变量线上,不在垂直截面上)
合金结晶过程分析;
(4)投影图 相组成物相对量计算(杠杆定律、重心定律) 组织组成物相对量计算(杠杆定律、重心定律)
第四节 三元相图总结
立体图:共轭曲面。 1 两相平衡
等温图:两条曲线。
立体图:三棱柱,棱边是三个平衡相单变量线。 2 三相平衡 等温图:直边三角形,顶点是平衡相成分点。 垂直截面:曲边三角形,顶点不代表成分
根据参加反应相:后生成。 包、共晶转变判断 根据居中单相区:上共下包。
3 四相平衡
(1) 立体图中的四相平衡
共晶转变 类型: 包共晶转变
包晶转变
与4个单相区点接触; 相区邻接(四相平衡面) 与6个两相区线接触; 与4个三相区面接触。
共晶转变:上3下1(三相区); 反应类型判断(以四相平衡面为界) 包共晶转变:上2下2; 包晶转变:上1下3。
(2) 变温截面中的四相平衡
四相平衡区:上下都有三相区邻接。
条件:邻接三相区达4时; 判断转变类型 类型:共晶、包共晶、包晶。
(3) 投影图中的四相平衡
根据12根单变量判断; 根据液相单变量判断
共晶转变 包共晶转变 包晶转变
4 相区接触法则
相邻相区的相数差1(各种截面图适用)。
5 应用举例
第六章 固体中的扩散
第一节 概述
1 扩散的现象与本质
(1) 扩散:热激活的原子通过自身的热振动克服束缚而迁移它处的过程。 (2) 现象:柯肯达尔效应。
(3) 本质:原子无序跃迁的统计结果。(不是原子的定向移动)。
2 扩散的分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