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21.2《生物的进化》同步练习2
第2节 生物的进化
一、选择题
1.19世纪,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著名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生物学家是( ) A.达尔文 B.孟德尔 C.胡克 D.巴斯德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济宁市在荷花上大做文章,南有微山万亩荷花的壮丽景观,北有汶上莲花的争奇斗艳。据不完全统计,仅济宁市内栽培荷花就有四十余种。你认为荷花品种繁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县气候条件稍有差异的结果 B.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的结果 C.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3.原鸡每年产卵只有8~12个,而现在的许多种产蛋鸡每年可产卵200~300个,出现这种现象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生存环境不同的结果 D.食物不同的结果 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的喙形和大小不同说明( ) A.它们都不适应当地环境 B.它们吃不到食物
C.喙形和大小都与其所吃的食物相适应 D.它们不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5.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观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春小麦连年冬种就可以变成冬小麦
B.因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食蚁兽的舌变得很长 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进行着相互选择
1 / 5
D.生活在地穴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6.下列关于长颈鹿长颈性状形成原因的描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为吃到高处树叶不断伸长颈子形成的 B.上帝创造的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是变异的结果,与遗传无关
7.农业科学家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发现,如果在大棚内长期使用某种农药,害虫对这种农药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 B.害虫的抗药性是在农药的作用下产生的
C.害虫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为其抗药性的增强提供了前提条件 D.害虫的抗药性变强是有利变异
8.生活在岩洞中的“盲鱼”,因长期处在黑暗环境中,其体色变浅,视觉退化,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食物影响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水质影响的结果
9.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二、填空题
10.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这样的昆虫不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多。请分析回答。
(1)在这个海岛上,昆虫的无翅或残翅属于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变异。 (2)大风对海岛上的昆虫起了_________作用。
2 /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