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统计在管理中的应用
在进行企业运营状况评判的过程中,既可以从总体上对综合指标采用对比分析方法总体上对综合指标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将其与前期值或标准值进行对比和评判,也可以对影响各指标完成的各因素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权便找出差距,不断挖掘企业潜力。 2、回归分析
这是研究变量之间统计相关系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是以线性模型为基础的,对于非线性模型也可以将其转换为线性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回归,以测量各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及其线性相关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企业环境支出、社会贡献率等社会公益性支出是企业产品生产的额外支出,对企业的效益一定会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对产品市场占有率与环境支出、社会贡献率进行回归分析可能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即二者成正相关关系,这就可以帮助企业作出分析,一定的公益支出在较大的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和产品的知名度,进而促进产品的推广。 3、时间序列分解法
经济时间序列的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概括地可以将影响时间序列变化的因素分为四种:长期趋势因素(T)、季节变动因素(S)、周期变动因素(C)、不规则变动因素(I),较常用的时间序列模型有加法模型Yt=Tt+St+Ct+It和乘法模型Y=Tt×St×Ct×It。通过对时间序列的分解,不仅可把握影响经济时间序列的各影响因素,还可以对其进行外推预测。在企业运营监管过程中,对企业产品销售额、销售利润、市场占有率、投资、人员管理等方面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和决策。 4、主成份分析法
该方法可以作为前述综合指数法的替代,在综合评判问题上主成份分析法具有简便、客观的优点。其基本思想是:在考虑某个问题时,为了全面反映其结果,会尽可能的从各角度选择指标,这些指标构成一个多元总体。由于其是一个高维空间,且各指标之间难以避免的会存在相关性,这样就造成数据处理不便和信息重复。主成份分析通过形容指标体系转化为互不相关系,从而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互不相关的,包含原来大部分信息的少数几个指标(主成份)。这样一方面减少指标提供信息的交叉与冗余,对于分析评价是有利的。再者,它反确定的权数是基于数据分析而得出的指标之间在结构关系,有较好的客观性,克服了综合指标评价法的不足。
以上所描述的方法是统计分析方法中最基本的几种。随着统计理论的发展,更多的统计方法涌现出来,在企业运营监管中充分运用管理统计方法,对于提高企业的分析、监管、决策是大有裨益的。同时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也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更多相关领域的方法也将运用到企业管理运营和决策中去,比如决策、控制论、博弈论、工程论、运筹学等等,这些理论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必将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企业运营、监管和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左尔坦.肯尼西,《统计的未来[M]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年
[2]刘全洲 王莹《企业价值及评估方法研究[M]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年 [3] 陈胜群 《企业成本管理战略》,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 [4] 余绪缨 《管理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5]《目标管理与统计预测分析》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4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