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2--201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 图文
19.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 诸子百家 B. 法家和墨家 C.道家 D.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20.“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
A.李斯 B.主父偃 C.张骞 D.董仲舒
21.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22.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东汉时,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重要书写材料的是
A.蔡伦
B.张仲景
C.华佗
D.祖冲之
D.《左传》
23.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资治通鉴》
B.《史记》 C.《春秋》
24.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有一位少数民族皇帝,要求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这位皇
帝是( ) A. 北魏孝文帝 B.辽太祖阿保机C.西夏元昊 D.金太祖阿骨打
25.当看到某同学画了许多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埋头计算圆周率数值的情景时,我们知道该同学正在探究( ) A. 韩非子的思想 B.张仲景的理论 C.祖冲之的贡献 D.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26.《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东晋书法家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祖冲之 D.贾思勰 27.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 ) A.“画圣” B.“书圣” C.“诗圣” D.“医圣”
28.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2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
立的形势( )
A B C D
30.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这是《水经注》中对三峡的描述,它的作者是 A.郦道元 B.张衡 C.张仲景 D.贾思勰 31.看图说话: 请仔细观察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 图一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 出使西域。
(2) 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它的设置有何重大历史意
义?(2分)
(3) 图二所示的东西方商路是指?请写出这一商路的路线及其作用。
第13页
32.阅读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问题上,各派有不同的主张:
其一: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从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其二:韩非子曰:“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请回答: (1) 孔子和韩非子分别是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2) 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用哪一思想来治理国家?
(3) 为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 在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居主导地位,为什么?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魏主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
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 材料中的“魏主”是谁?他决定把都城迁到哪里?
(2)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3) 材料二中“北语”“正语”各指什么?
(4) 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二、列举题
1、列举古代史以少胜多的战役
2.列举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3、举出本册书中著名的雕塑艺术成就三例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3)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第14页
2、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 (1)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变法? (2)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它的历史作用如何?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二)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半坡居民遗址去参观. 探究的愿望。半坡居民遗址在我国 A. 陕西省 B. 贵州省 C. 浙江省 D. 云南省 2.下列农作物中,哪些是我国最早种植的:
①水稻 ②玉米 ③粟 ④花生 ⑤西瓜 ⑥西红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⑤⑥
3.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_______的部落联盟首领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4. 商朝建立的时间是 A. 公元前2070年 B. 公元前1600年 C. 公元前1800年 D. 公元前1046年 5. 通过司母戊鼎,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商朝B.秦朝C.西汉 D.唐朝 6. 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A. 秦统一六国 B. 楚汉之争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7.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灵渠 D. 黄河
8.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法家的代表人物是: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9. 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10.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里指的是 A.陈胜. 吴广起义 B.楚汉战争 C.长平之战 D.秦完成统一 11. 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 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C. 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 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12. 屈原的代表作是 A. 《离骚》 B. 《诗经》 C. 《道德经》 D. 《吕氏春秋》
13. 公元前119年,带兵大败匈奴的是 A. 蒙恬 B. 窦固 C. 卫青. 霍去病 D. 窦宪 14. 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是在 A. 秦朝 B. 西汉前期 C. 西汉后期 D. 东汉时期 15. 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 秦始皇 B. 陈胜 C. 汉武帝 D. 班超 16. 三国时期,吴国的船曾经到达台湾,当时的台湾被称作 A.台湾 B.夷洲C.琉球D.柴桑 17. “风声鹤唳”的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A. 长平之战 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18. 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 A. 鲜卑 B. 匈奴 C. 羌 D. 蒙古
19. 南北朝时期,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事件是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管仲改革 D. 文景之治 20. 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地理学专著是 A.《大明历》 B.《水经》C.《水经注》D. 《齐民要术》 21.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________,半坡遗址和_________遗址都是氏族村落遗址。
22._______被后人称为“人文初祖”,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史称____________。 23.被尊为“医圣”的是____________,其代表著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4.张衡发明的_________比欧洲早1700多年。_________精确计算圆周率数值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比欧洲早1100年。
25.贾思勰的《______________》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巨著。
26.北朝的___________和龙门石窟代表了当时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
第15页
27.将下列学派与其代表人物以及主要思想连接起来 儒家 孔子 “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法家 墨子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道家 孙武 “兼爱”“非攻” 兵家 韩非 因材施教
墨家 老子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四、简答题
28.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29.简要分析古代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初步开发的原因? 并结合当地实际,举例说明现在的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材料题 30.材料:“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阅读后请回答: ①此材料评价哪一位历史人物?评价的是他的什么成就?
②被评价的人物是哪个朝代的?有什么代表作品?后人怎样尊称他?
31.《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 ----毛泽东 ①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
②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期末测试(三)
一、单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括号内 )
1、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 )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3、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
第16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