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末联考
高一地理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北京时间 2018 年 2 月 7 日凌晨,美国马斯克的 SpaceX 公司旗下猎鹰重型火箭首飞成功。伴随 “猎鹰重型”火箭一同进入太空的,还有一辆红色特斯拉,以及车上乘载的一位假人航天员。顺利升空后,该火箭将在绕着地球和火星的循环运行轨道上,停留超过 10 亿年时光。 1. 猎鹰重型火箭在飞行的过程中接触到最多的宇宙天体是( ) A. 小行星
B. 流星
C. 行星
D. 行星际物质
2. 目前还没在火星上发现生命,有关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火星距日近,表面温度较高
B. 火星体积质量小,大气层较薄且不适宜生物呼吸 C. 火星上自转、公转周期适中,有液态水存在 D. 火星上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猎鹰重型火箭顺利升空后在绕着地球和火星的循环运行轨道上飞行,因为太阳系中小行星主要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猎鹰重型火箭在飞行的过程中接触到小行星的机会少;流星本身不是经常出现,受地球吸引会进入大气层,猎鹰重型火箭在飞行的过程中接触到流星的机会更少;绕着地球和火星的循环运行轨道,几乎不会接触到行星;太阳系行星际物质比较普遍,故猎鹰重型火箭在飞行的过程中接触到最多的宇宙天体是行星际物质。选D。 【2题详解】
- 1 -
火星距日比地球距日远,故表面温度不会较高;火星上是否有液态水还没有定论,不是没有生命的原因;因为有自转现象,故火星有昼夜更替。与地球向比,火星体积质量小,大气层较薄且不适宜生物呼吸是火星上没有生命的原因。选B。
【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据中国天文科普网报道:2018 年,太阳活动迎来了低峰年,随着太阳黑子数目的减少,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将会减少,地球可能进入温度较低的“小冰期”。 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 下列关于材料中提到的太阳活动所发生的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 A. 耀斑——②层——能量急剧释放 B. 黑子——①层——温度相对较低 C. 太阳风——③层——温度相对较低 D. 耀斑——③层——能量急剧释放 4.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包括( ) A. 世界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异常 C. 有线电视信号受到严重干扰 【答案】3. B 4. A 【解析】
- 2 -
B. 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D. 引起对流层大气的电磁扰动
该题组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题详解】
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①层光球层—②层色球层—③层日冕层。材料中提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因温度较低而比较暗被称为黑子。故选B。 【4题详解】
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包括影响气候、影响电离层和影响地球磁场等。影响气候可能使得世界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异常,A正确;地震发生是地球内能释放,与太阳活动没有关系,B错误;影响电离层,在高层大气中,从而影响无线电通信,不会影响有线电视信号,C、D错误。故选A。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8 年 11 月 26 日 7 时 57 分在台湾海峡发生 6.2 级地震,震源深度 20 千米。另据福建、广东等多地网友反映,当地震感明显,香港也有震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 本次地震发生的圈层是 ( ) A. 上地幔
B. 下地幔
C. 岩石圈
D. 地核
6.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纵波在莫霍面速度迅速降低 B. 横波在古登堡面速度忽然消失 C. 纵波和横波在古登堡面速度均迅速增加 D. 纵波和横波在地幔内部的传播速度是均一的 【答案】5. C 6. B 【解析】 【分析】
该题组借地震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5题详解】
本次地震震源深度20 千米,因为发生在台湾海峡,震源在上地幔,能量向外释放,地震进一步向上影响到地壳,故本次地震发生的圈层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选C。 【6题详解】
根据研究,地震波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处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具体是在莫霍面,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都有明显增快;在古登堡面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传播速度减慢。地幔内部物质不均一,故纵波和横波在地幔内部的传播速度是不均一的。故选B。
【点睛】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
英国 Geological Magazine 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家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最新研究成果。图 a 为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化石,图 b 为岩石圈中三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 3 -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 在图 b 中,能反映图 a 所示岩石的代码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图 a 所示古生物生活的时期是( ) A. 古生代早期 【答案】7. C 8. A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7题详解】
图 a 所示岩石有三叶虫化石,故该岩石是沉积岩。图 b 中经风化剥蚀的碎屑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③是沉积岩。故选C。 【8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图 a 所示古生物三叶虫生活在寒武纪早期,属于古生代早期。故选A。 下图中左图是渭河平原地形图,右图是地质构造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B. 中生代早期
C. 古生代中期
D. 中生代末期
9. 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与图中的哪处一样? ( ) A. A
B. B
C. C
D. D
10. 该渭河平原的形成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 A. 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C. 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地壳下降-流水沉积
- 4 -
B. 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 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