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4年一级建造师重点笔记 - 图文
1C413000铁路路基工程
1C413010铁路路堑施工方法及要求
1C413011掌握路堑施工方法 一、路堑的基本结构
自下至上分为:路堑基床底层、路堑基床表层、路堑排水系统(路堑侧沟、堑顶堑顶天沟、吊沟等)、路堑边坡。
二、开挖方法
路堑开挖施工应根据施工项目所处位臵、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实际情况结合设计要求进行布臵。路堑开挖应根据地形情况、岩层产状、路堑断面形式、路堑连续长度及施工季节,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安排的土石方调配方案选用下列方法:适用对象、周围环境
(一)全断面开挖
适用于平缓山地或平地下切的短而浅的一般土石路堑,一般情况下中心开挖高度小于5m,用挖装机械配合自卸运输车进行施工。
(二)横向台阶开挖
适用于横坡不大于1:10的情况下的一般土石路堑施工。坡度:垂直高度/水平方向距离 较深路堑宜分层开挖,一般情况下每层高度不大于5m。用挖装机械配合自卸车进行施工。 (三)逐层顺坡开挖
适用于土质路堑,用铲运、推土机械施工。采用铲运、推土机械方法施工时,一般情况下装土区和卸土区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km。
(四)纵向台阶开挖
适用于土、石质傍山路堑。施工时应根据土石方调配要求,采用适当的钻爆、运输机具施工;有条件时可利用土石自重排出土石。既有线旁或边坡较高时,应分级开挖,且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路堑较长时,可适当开设马口。边坡高度大于20m的软弱、松散岩质路堑,宜采取分级开挖、分级支挡、分级防护和坡脚预加固措施。
1C413012掌握路堑施工要求(9个方面) 一、路堑开挖施工前的准备
1.现场复查施工组织设计的可行性,核实、调整土石方调运计划;
2.对施工现场按有关规定进行清理,检查坡顶、坡面;对危险面、裂缝和其他不稳定情况必须妥善处理;
3.依据贯通测量的成果,加密测量桩橛,放设路堑开挖坡顶轮廓桩; 4.施作堑顶截、排水系统。 二、路堑排水系统施工要求
1.路堑施工应先做好堑顶截、排水,并经常检查防止渗漏。堑顶为土质或含有软弱夹层的岩石时,天沟应及时铺砌或采取其他防渗措施;
2.开挖区应保持排水系统通畅。临时排水设施宜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并与原有排水系统相适应; 3.排出的水不得危及路基及附近建筑物、道路和农田的安全。 三、开挖顺序 应从上至下进行,严禁掏底开挖。对不稳定的土质路堑边坡应分层加固。开挖和边坡加固有特别要求时,则应按设计要求办理。 在岩石的走向、倾斜不利于边坡稳定及施工安全的地段,应顺层开挖,并采取减弱施工振动的措施;在设有挡土墙的地段,应采取缩短开挖长度或马口开挖、并设临时支护等措施。
四、施工方法
软石和强风化岩石宜采用机械开挖,边坡高度大于20m的坚硬岩石可采用光面、深孔、预裂爆破开挖,严禁采用洞室爆破。
爆破应根据岩性、产状、边坡高度选择适当的爆破方法,严格控制药量。爆破后应达到边坡和堑顶山体稳定,基床和边坡平顺、不破碎、不松动;凸凹不平处应用浆砌片石补齐。
五、边坡开挖要求
1.标出边桩连接线,经常检查边坡开挖坡度(不是标高); 2.坡面应平顺,无明显凹凸,无危面、浮土、砟堆、杂物;
3.需设防护的边坡,应按设计及时防护;当不能紧跟开挖防护时,应预留一定厚度的保护层;
4.在岩石路堑的侧沟平台上应按设计预留信号、电力电缆槽。开挖时不得损坏边坡坡脚,必须保证侧沟和侧沟平台完整;如有损坏,应用混凝土或浆砌片石补齐。
六、路堑开挖弃土要求
13
路堑开挖产生的弃土应按环保要求运至设计指定的弃土场。弃土场应按环保或设计要求设臵必要的挡护和排水设施,确保弃土不出现水土流失或破坏农田和道路以及其他建筑物。
七、路堑开挖特殊情况的处理
路堑开挖遇有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
1.设计边坡、基床的土石种类或岩层构造与实际明显不符时; 2.因自然灾害危及堑底或边坡稳定时;
3.采用新的或特殊的施工方法,需改变边坡坡度时; 4.需增设或改变支挡、防护结构及排水设施时。 八、特殊路堑施工要求 1.膨胀土(岩)路堑
膨胀土(岩)路堑的施工原则是:快速施工、及时封闭、分段完成。开挖施工宜安排在旱季。设计有边坡支挡和防护的应随开挖进度及时砌筑。当砌筑不能紧跟开挖时,开挖的边坡应暂留不小于0.5m厚度的保护层。路堑开挖区域禁止一切水的流入,对于降雨流入的水要及时排出,保证开挖区域处于无水状态。
膨胀土(岩)路堑的基床换填要紧随开挖完成,当有困难时,应暂留不小于0.5m厚度的保护层。路堑基床表层应按设计及时施作。
2.黄土路堑
黄土路堑的施工宜安排在旱季施工。施工前应做好堑顶截、排水和地面排水设施,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表和地下水流入施工开挖区域软化地基、浸泡边坡。在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应及早做好边坡防护和冲刷防护。
3.冻土路堑
冻土路堑的施工原则主要是:防止冻土融化,尽量保持土的天然冻结状态。因此,一切施工措施都要以尽量减少对天然冻土的扰动,及时施作保温设施为原则;冻土路堑的开挖宜尽量不使用爆破,若必须爆破也应采用松动爆破。冻土路堑宜分段开挖、及时保温防护。
九、客运专线路堑施工要求
客运专线路堑施工,当开挖达到基床底层范围时,其天然土层静力触探 比贯入阻力Ps值 应达到设计要求的值;若达不到设计值,则要挖除软弱土层,换填设计要求的填料并压实。客运专线路堑的其他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与前述一般路堑相同。 1C413020铁路路堤施工方法及要求
1C413021掌握路堤施工方法
铁路路堤的构造自下至上一般为:地基、基床以下路堤、基床底层、基床表层。我国的普通铁路和客运专线铁路路堤构造基本相同,惟有各个构造层所选用的材料、厚度及其检测验收标准不同。
一、地基处理
路堤填筑前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对地基或基底面进行处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填筑压实工艺性试验,通过填筑压实工艺性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经过处理的地基(基底)应按照《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进行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签字,方能进行正式的、大规模填筑施工。
如果发现填筑的地基范围内有泉眼、坑穴或局部松软等,应及时向设计、监理部门反映,不得任意填塞。
二、填筑流程
填筑路堤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艺组织施工。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轨迹重叠压实不小于0.3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压实不小于1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 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为: 1.三阶段即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阶段;
2.四区段即填土区段、整平区段、压实区段和检测区段;
3.八流程即施工测量、地基处理、分层填土、摊铺整平、洒水晾晒、碾压密实、检测签证和路基修整。 铁路路基的每一填筑层均应按照《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压实质量的检测。只有检测合格后,方能进行其上的第二层填筑。《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的路基填筑压实质量的检测指标,视填料性质的不同主要有:压实系数Kh、地基系数K30、相对密实度Dr、孔隙率n、动态变形模量指标Evd、静态变形模量Ev2等指标。
三、填筑填料
所有用于路基填筑的填料均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填料中的土块应打碎。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填筑层厚度的2/3(客运专线路基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填料的挖、装、运、摊铺及压实应连
14
续进行。在作业过程中应控制填料中含水量的不利变化;对粗粒土和软块石,应防止产生颗粒的分解、沉积和离析。
填筑包心路堤时,宜将渗水性能弱的填料填筑在堤心部分,渗水性能强的填料填筑在路堤两侧。碾压时填料的含水量应严格控制,其施工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3%~+2%范围以内。(最优含水量刻化最大干密度/土在最佳含水量(wop)时压实填料,可以获取最经济的压实效果和达到最大密实度)
1C413022掌握路堤施工要求 一、一般要求
不同种类的填料不得混杂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当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层顶面应向两侧做成不小于4%的排水坡。(分层填筑)
路堤应纵向分层填筑压实;填层应整平,厚度均匀,压实层表面应大致平整。每层压实表面应做成不小于2%的横向排水坡。
填层压实宽度不应小于设计值;每层填筑压实应检验合格后,方可在其上继续填筑。 两端路堤接头处,每层端头应预留2~3m长的搭接台阶。
低温施工应选择级配良好的渗水土作填料;当需要使用非渗水土时,其含水量应低于塑限,其分层填筑铺土厚度应减薄20%~25%。严禁雨天进行非渗水土的填筑作业。
河滩、滨河路堤宜在枯水季节施工,并在洪汛前做完水下防护工程。滨河路堤应采用围堰拦潮或利用潮汐间歇期施工。水库路堤宜在水库蓄水前或低水位时期施工。
填筑厚度应根据路堤高度、填料种类、压实条件、地基情况、施工季节及延续时间等因素,考虑路堤沉落量和地基沉降量,并与桥台或两端线路纵坡顺接,适当调整预留量,顺坡后的坡度不应大于线路限制坡度。
在完工的路堤顶面,除压实、整平、架梁和运铺底砟的机械外,不宜行驶其他大型机械和车辆。 二、过渡段填筑要求
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以及路堑与隧道等的连接路段,应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
应优先安排 软土地基地段 过渡段路堤 的填筑施工。
过渡段的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振动设备碾压。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过渡段范围的路堤基底处理符合路堤填筑前技术规范要求。
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过渡段A、B组填料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过渡段级配碎石与其连接段的A、B组填料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在填筑压实工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路桥过渡段地基采用打入桩、挤密桩等加固时,宜先进行打入桩和挤密桩等施工,再进行桥涵的结构施工。
过渡段两侧一定要按设计做好纵向和横向排水,以免水从结合部渗入路基造成病害。 (一)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填筑要求
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2.台后2.Om范围外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一般路堤填筑施工要求。
3.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Om范围内,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工艺试验确定。(考过的考点)
(二)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筑要求
1.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2.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一般路堤填筑要求;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稳定。
3.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4.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Om范围内,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工艺试验确定。
(三)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填筑要求
1.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
15
2.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应符合一般路堤填筑施工要求,靠近堤堑结合处,应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
3.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Om范围内,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工艺试验确定。
(四)路堑与隧道过渡段填筑要求
1.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地段,应按设计要求设臵过渡段。 2.过渡段应采用渐变厚度的混凝土或掺入适量水泥的级配碎石填筑。 (五)过渡段沉降观测
过渡段沉降观测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三、基床填筑要求 (一)基床构造
1.路基上部承受轨道、列车动力作用,并受水文、气候影响变化而具有一定厚度的土工结构。 2.基床分表层和底层。(基床分为基床底层、基床表层!) 3.基床底层的顶部和基床顶部以下 填料的部位 的顶部应设4%的人字排水坡。 (二)基床填料 1.基床底层应选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块石类作为基床底层填料时,应级配良好,其粒径不大于10cm。 2.基床表层填料应采用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和沥青混凝土。考点考过 (三)基床底层填筑
基床底层填筑工艺同一般路堤填筑。另需符合:
1.采用碎石类和砾石类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5cm。
2.采用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 3.分层填筑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 (四)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填筑
1.基床表层施工前做好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的备料工作。 2.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必须采用场拌。
3.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4.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
5.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填筑工艺宜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整修“四区段”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养护整修“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其余要求同一般路堤填筑施工工艺。
(五)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铺筑
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层仅在有特殊要求的客运专线上设臵。
1.施工前做好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备料工作,原材料各项指标应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2.沥青混凝土必须采用场内集中拌合。
3.大面积铺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铺筑压实工艺试验,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4.沥青混凝土铺筑前应检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
5.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不得在气温低于10℃、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6.沥青混凝土的矿料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7.沥青混凝土必须在拌合场采用拌合机械拌制,可采用间歇式或连续式拌合机,且必须配臵计算机控制系统。料源或质量不稳定时,不得采用连续式拌合机。
8.沥青混凝土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输车辆运输,不得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路面上急刹车、急掉头,应匀速行驶,运料车每次卸料必须倒尽。
9.沥青混凝土宜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分两幅摊铺,采用热搭接方法,两幅之间
0
应有30~60cm左右宽度的搭接。摊铺机开工作业前应提前30~60min预热熨平板至不低于100C。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
10.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cm,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终压的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的碾压效果。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