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目前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刚刚起步,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和实效性还有待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去认真地研究和探讨。本文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角度去思考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和实效性,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 宣传 网络 积累 活动
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秩序、多元文化、社会不良现象等一系列的冲击,心理素质还未定型的中小学生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在校的中小学生中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的人数不为少,学校急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能为国家培养心理健康、素质高的人才。但是,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晚,可资参考借鉴的经验不多,这给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提出了难题。因此,针对目前的这种状况,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非常重
一、调查——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于1997年9月采用自己编制的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的报告指出:随机抽取了初一至高三各一个班,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8%-36%。其中人际关系有问题者占17.9%-44%,心理承受力有问题者占28.1%-51.9%,适应性方面有问题者占28.1%-68%,心理平衡方面有问题者占18%-41%,情绪稳定性有问题者占28%-54%,有焦虑问题的占18%-52%,有抑郁问题的占18%-44%,有敌对问题的占16%-35.7%,有偏执问题的占14%-50%,有躯体化问题的占10.4%-40%。该研究认为,无论是学生整 体的健康水平,还是心理健康的10个分指标的心理健康水平,都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1】但遗憾的是,很多学生本人、教师、家长都还不了解和认识这一情况,对这一现象当然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对象必须有这种需要,也就是说学生的健康存在问题或可能存在问题后才有必要开展。所以笔者认为,对所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一了解显得十分重要。对于一个学校而言,开展一次对新入学的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显得非常必要。我们可以选择比较权威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当然不管用什么问卷,这
1
一量表必须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能够客观地把学生的问题如实地反映出来。
二、宣传——解决学生思想意识中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误解
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不能很广泛地开展和被学生所接受,最大的原因还在于我们学生的思想观念还是很传统的。很多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总是以为去进行心理辅导的人一定是精神病;另外,很多人也以为一般的人不可能有什么心理健康的问题。正因为这样错误的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心理教育在学生中反响不大。为了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使全体人员都参与到这一项工作中去,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效能,特别是发挥受教育主体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广大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在宣传中,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让学生明白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利用对新入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让学生知道自己当中有很多人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以及让学生明白绝大部分的学生有一项或几项心理问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2、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出现一定的问题并不是“精神病”,是正常的。 也许中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太迟了,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另外,由于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就根本没有心理健康这一概念,这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概念混淆、事实不清的状况。仿佛一个生理上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是不可能有问题的,而真得有问题的话,那就是精神病。所以,针对这样的现状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咨询心理学家布洛克的观点(心理问题是个体对个体以外的环境的适应问题,适应行为的诊断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个人如何控制环境以及个人如何控制自己对环境的反应),【2】笔者认为,我们在宣传心理健康时要充分地照顾到学生的这种对精神病的反感情绪,也要照顾到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无动于衷的情绪。要使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与平时在学校中遇到的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没有什么差别;心理和行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你现在有心理问题只能代表你的心理发展还未达到一般的水平,但并不代表你不能达到一般的水平,更不是神经病;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仅仅在个人控制环境以及如何控制自己对环境的反应方面有欠缺,还需要训练。
3、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习生活影响很大。
2
心理健康问题与生理健康问题一样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也关系到这个人以后的心理发展。许多临床研究证明,很多心理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对于中学生来说,健全的身心健康对于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培养良好性格对学生学习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智力开发的基础。健康的情绪、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可以增强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活动的效果,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与学习效率的提高。它的反面,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也是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心理障碍。宣传中,要让学生明白:出现心理问题时,要想办法去解决它,若自己解决不了的,不要硬拖着,否则,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三、网络——建成一个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1、建立专门的学校心理辅导机构。
学校较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有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地。辅导室要选择合适的位置,配备相应的设施。辅导室应配有1~2名受过一定培训的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也可以先配后训),每周定期定时对全校学生开放,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咨询)活动。辅导室开展的个别心理辅导要注意制度化、科学化,要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并有相应的辅导记录和效果分析记载。辅导室还可以组织教师采用心理信箱、心理日记、心理热线等方式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2、倡导全校教师都是心理辅导教师。
学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掌握必要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知识,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必要的科学指导。所以学校每一学期都应组织教师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培训,增强教师的心理辅导业务素质。
3、学校的各个部门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个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教育环境,尤其需要一个好的软环境。因此,从校长室——政教处、教务处——班主任、课任教师——学生要形成一条纵向的心理健康教育链;而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也要形成一条横向的心理健康教育链。这样纵横交错的教育网络构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巨大合力。
四、积累——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
由于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资提供的借鉴经验很少,所以学校的心理健
3
康教育不但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也要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更加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笔者认为必须给所有的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跟踪调查,不断地积累材料,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宝贵的资料,特别是一些比较典型的学生建立个案,这将有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
五、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专家认为,必须把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心理素质发展,带动整体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一条根本出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已被认为是将心理辅导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3】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以学生的活动构成辅导过程的基本环节,精心设计好活动形式是辅导成功的关键。即要把握住“动感第一”原则。因为活动与发展是团体辅导的生命和动力所在,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是主体活动的最终目的;只有活动才能构建以受导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辅导过程;只有活动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降低心理防御水平;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角色情感,也有利于学生选择行为模仿标准。
参考文献:
【1】
王极盛著 《心灵时代——心理主宰健康》 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8年 第55-63页
【2】
韦有华编著 《人格心理辅导》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 第29页
【3】
刘宣文 《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