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9年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指导及实战演练
2009年高考诗歌分类鉴赏方法指导及实战演练
诗歌鉴赏1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一、特点归纳: 1、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写作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二、步骤归纳 1、“读懂”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三、实战演练
1、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2、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2 送别诗鉴赏
一、情感特点
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宽慰 别董大 (情深意长的勉励)
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3: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送元二使安西(情深意长的勉励)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4:表诗人志节 芙蓉楼送辛渐 (坦陈心志的告白)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5: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6:朋友间的友谊。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
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二、常用表现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三、鉴赏方法:
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1)、杨柳 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2)、长亭、短亭、劳劳亭 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
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3)、南浦 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四、实战演练
(一)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 (二)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咏物诗鉴赏 答案
1、白云泉 白居易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柳 李商隐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送别诗鉴赏 答案
(一)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 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二)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诗歌鉴赏3 山水田园诗鉴赏
一、例析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结:
山水——风光优美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情怀
田园——生活恬然 二、思想内容(情感)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 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三、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四、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诗歌鉴赏4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一、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边塞诗举例: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前两句是写景,所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景物特点: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辽阔、寒冷的沙漠景象。 内容特点:劝别友人,前路莫愁。 情感特点: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2)、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请略作分析。
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特征归纳 (1)常见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2)内容------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风光的奇丽壮阔
感情------思乡念亲 报国豪情 惜别感伤 风格——雄壮豪迈。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二、实战演练
1、阅读卢纶的《塞下曲》,回答问题。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⑴“月黑”句在全诗的作用。
⑵诗中能表现主题的形象是什么?
2、读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回答问题。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⑴试分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诗句中的形象。
⑵沙似雪”“月如霜”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