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学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课时48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学案 新人教版
2019年
C.是著名的侨乡
D.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据图,回答3~4题。
3.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
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如下图)。据此,回答5~6题。
5.提前返乡的民工主要来自于 ( )
A.国有大中型企业 B.农产品加工工业 C.高科技工业 D.中小型涉外企业
6.下列可以作为我国珠三角地区应对这次危机的措施有 ( )
①国家政策的支持 ②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 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④完善交通网,加大产品的出口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制糖业、,罐头业、,食品业 → 服装、印染、,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 →
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
7.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B.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对外产业转移的结果
8.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2019年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扩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B.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互相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C.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因其发展条件不同,在起步早晚、水平高低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D.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10.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是 ( )
A.小城镇为主导→城乡一体化地带→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 B.城乡一体化地带→小城镇为主导→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 C.小城镇为主导→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城乡一体化地带 D.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小城镇为主导→城乡一体化地带 二、综合题
11.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有学者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三种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
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分别对应于下面三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地域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所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发展条件有何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欧美国家多次发起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c地区商品出口受到了影响,谈谈该地区的乡镇企业应采取哪些措施以增强其发展的动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镇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试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1·江苏地理)图1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2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2019年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 (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 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下降 ②上升 ③下降 ④上升 ⑤港澳 ⑥侨乡 ⑦产业结构 ⑧劳动力密集型 ⑨资源密集型 ⑩高新技术 ?乡村 ?数量 ?城市与乡村 ?规模 ?城市人口 ?城市建设 ?生态环境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问题思考
1.自然环境优越(地势低缓,气候条件好,河网密布,交通便利,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劳动力优势和侨乡优势;文化、教育科技发达;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2.(1)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2)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
3.城市化和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城市有较高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对农业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2)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图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网密布,且降水丰沛;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比较肥沃的土壤条件;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劳动力充足;政府政策优惠等。
(2)地理位置上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2019年
(3)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二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和空间条件,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反思归纳
产业结构调整 下降 上升 对外开放 劳动力丰富 地价低廉 探究点二
(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BDE
(3)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 原因: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4)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农业污染防治;④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⑤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反思归纳
南岭 泛珠三角 规划 管理 工业废水和污水 酸雨 固体废弃物 课后练习区
1.D 2.B 3.B 4.A 5.D 6.A 7.A 8.B 9.D 10.A
11.(1)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好;紧邻上海等大城市;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水、陆交通便利。
(2)20世纪90年代前受益于国际产业转移、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20世纪90年代后,该地区经济实力增强,技术水平较高。
(3)重视团结协作;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信息,积极拓宽国际市场。
(4)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技术水平较难提高;排放的废弃物较多;环境方面的投资过少;污染、破坏农村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较难形成规模效益等。(任答三点,合理即可) 12.(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 (3)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