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
知识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音”“噪音”。 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 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课例 声音与生活 教师活动 一、教学引入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二、活动一: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 1、观察图中的图片,声音告诉我们什么? 2、讨论声音还有什么用处?把自己知道的与同学交流。 3、什么样的声音令我们烦躁? 三、活动二:减少噪声 1、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2、讨论:噪声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 3、讲解: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许多办法:路上图标(禁止鸣嗽叭);耳机内放上厚厚的垫子;马路两旁种许多树木。 学生活动 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学生交流:声音能使人心情舒畅,能告诉我们很多信息等。 噪音 学生交流找到的减少噪声的资料 设计意图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13
知识点 课例 声音与生活 教师活动 讲解: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这是因为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明:10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30%,20米宽的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 4、提问:把自己知道的养活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 四、拓展 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设计前引导学生:设计前要考虑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地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无噪声书房”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 5、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 五、总结全课 14
学生活动 知道一些常识 学生交流 小组商量设计“无噪声书房”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原理是什么? 采纳同学们提出的好建议,改进自己的设计。 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第三单元 光
单元概述:本单元以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离不开的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有些物体是能发光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物体会发生不同的现象(根据光穿过物体的程度,把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光在直线传播遇到镜子,镜子能够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太阳光是由7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验光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光的传播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根据课本提供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2、 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3、 能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 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科学知识目标:
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SEST目标:
1、 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光。
2、 能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如何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教学准备:尺子、剪刀、固定纸板的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 课时安排:2课时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知识点 天然光源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课例 光的传播 教师活动 一、教学引入 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二、活动一:寻找光源 学生活动 搜集发光的物体 学生想像 设计意图 15
知识点 人造光 源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课例 光的传播 教师活动 1、 出示图片 提问:还有哪些物体能发光? 2、试着把能发光的物体分类 3、 总结:天然光源 人造光源 三、活动二:我看见了光 1、 哪幅图的做法能使手电筒的光通过硬纸板的孔照射到墙上? 2、 布置学生实验 给学生准备:尺子、剪刀、固定纸板的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 提示:每块板之间最好相距15厘米左右 参照书中图做实验,看看猜想的正确吗? 学生活动 太阳、火、闪电等为天然光源;电灯、手电筒、蜡烛等为人造光源。 学生猜想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 多次实验,边实验边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书中。 设计意图 让学生认识许多物体都能反光,对反光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对教材另作处理的理由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