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财经 -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 - 期末复习资料

山东财经 - 外国银行制度比较 - 期末复习资料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4 11:34:19

? 2、共同的命运,相同的目标;

? 3、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不同。

16、比较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工具特点。

①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国家被赋予不同的内容;每一种工具在历史上都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有些工具 已经不象过去那样受到重视,有的甚至以被放弃;

②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应用方法; ③各国都拥有属于本国特有的一些政策工具;

④各国均是根据国情出发,选择适用于本国的主要政策工具。 17、比较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工具特点。

①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发展中国家更倾向于使用直接信用控制工具(信用配额、利率限制);

②在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更为重视存款准备金制度;

③发展中国家正努力创造条件,使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效力; ④在保留直接信用控制的同时逐步引进间接工具,开展公开市场业务。 第三章:

1、美国银行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原因(大概看) 一、1791年建立美国第一银行(1791—1811) 1. 特点:

全国性银行。总行在费城。纽约、波士顿、巴尔的摩、华盛顿、诺福克、查尔斯顿、萨瓦那和新奥尔良设立了8个分行。

在联邦注册。由联邦政府发给执照,有效期20年。资本额1000万美元。联邦政府持有该行1/5的股份。 资产最高。该行的资产远远超过当时的任一州立银行,使之有能力向州立银行提供临时贷款。

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

? 思考:第一银行撤销的原因?(美国向来推崇自由、自然、反对集权)资本中有外国人的股份,权利外流。

? 有些人不信任纸币,认为只有硬币好,第一银行没有存在的必要。 ? 违反宪法,牺牲州权搞中央集权。 ? 压制州银行发展。

二、1811年到1816年州银行泛滥时期 三、1816年美国第二银行(1816-1836) 四、1837――1863自由银行时期 州银行数:1600;贷款额:5亿 ?主要问题:

?银行券的过度及不稳定发行。

?银行资本不足,银行券的发行没有准备金作保证。 ?贷款的质量差,风险高。

?五、1864――1913 国民银行建立时期

?《国民银行法》:

?1863《国民通货法》(The Currency Act of 1863) ?1864《国民银行法》(The National Bank Act of 1864)

?(一)宗旨:

?从立法上确立美国联邦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使国民银行体系代替分散

经营的各州银行,从而协调货币流通,保证金融稳定。 ? (二)《国民银行法》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创举:

? 1. 建立国民银行体系:

? 货币监理署:发放国民银行营业执照。

? 全美建立50个中心储备城市,以此为基础,构成国民银行体系的

地区框架。

? 由此,双线银行制建立。

? 2. 对国民银行资格的取得,提出严格条件。有: ? 最低资本额。

? 发放贷款的种类和金额。 ? 银行券的担保及发行额。 ? 规定存款准备金。

? 不得设立分支机构等。

? 3. 建立州银行发行银行券的征税制度 ?

(三)美国形成双轨制度的原因

? 1. 州立银行为了逃税,对业务进行创新。

? 2. 国民银行虽拥有发行银行券的特权,但管理较严;而州银行较

松,使得许多银行更愿意在州注册。 ? 因此,《国民银行法》中以国民银行代替州银行的单一国民银行体

系的设想未能实现。这也使得美国到现在为止,仍然保持着双轨银行制度。 ?

? (四)国民银行法的作用:

? 抑制了当时银行界的混乱,为实现全国统一的金融管理和货币管

理建立了基本框架。

? 创造了一批资本雄厚、管理有序的大商业银行,并通过他们贯彻

政府的金融政策。

? 货币监理署实际就是美国中央银行的初级形式,监督、管理、检

查国民银行的经营活动,可以视作是执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一次尝试。

? 把银行券驱除出流通领域,使银行券的发行权集中于各国民银行,

为货币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六、1914年建立联邦储备系统( Federal Reserve Act

? 在全国划分12个联邦储备区。

建立联邦储备委员会。

将商业银行划分为会员银行和非会员银行。 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

允许联邦储备银行发行银行券。 建立支票清算系统。

每个联邦储备银行设9个理事,每个会员行都有权参加本地区联邦储备

银行理事的选举。

? 储备银行通过贴现窗口对会员银行进行再贴现。 ? 建立联邦咨询委员会。

? (二)联邦储备制度的发展

? 1. 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和1935年的《银行法》 ? 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管制法》,即《新银行法》。 ? 到了70年代,经济情况发生了变化:

? 由于存款机构吸收存款的利率有最高限的限制,使资金大量流向

金融市场,从而发生“脱媒”现象。

3. 1982年《存款机构法》、1994年《跨州银行法》

? 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Financial Services Act of 1999)

? 1999年11月12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了美国国会通过的《金

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 从而使美国的混业经营模式在法律上最终得以确认,持续了66年

的分业经营模式宣告结束。

2、美国银行体系的构成(看课件图) 一、联邦储备体系(中央银行)(一)联邦储备委员会(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三)联邦储备银行

二、商业银行 (一)国民银行(二)州银行(三)在美国的外国银行

三、政府金融机构(一)住宅信贷机构( 住宅及城市开发部;联邦住宅信贷银行委员会)(二)农业信贷协会(三)美国进出口银行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一)非银行存款机构1、储蓄信贷社。前身是房屋互助协会。2、互助储蓄银行3、信用社(二)非存款金融机构1、保险公司2、养老基金(年金基金、退休基金)3、信托公司4、金融公司、投资公司及投资银行

五、美国在国外的银行

六、除上述介绍的各种金融机构外,美国还有艾及法公司和商业贷款公司等。

4、美国银行制度的特点 一、注册上的双轨银行制度 二、银行机构设置上的单一制 三、管理上的多头制

(一)联邦储备委员会(二)货币监理署(三)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四)联邦住房放款银行委员会和联邦储蓄信贷保险公司(五)证券交易委员会(六)国民信

? ? ? ? ? ?

用社管理局和国民信用社保险基金(七)各州的金融管理机构 四、银行持股公司成为一种占有优势的组织形式

五、美国银行发展的新阶段形成了美国面向21世纪的金融发展战略,其主要特征是:1、 总分行制代替了单一银行制,形成了众多遍及全美的银行网络,银行数目不断减少。2、 全能制银行代替分业制银行,银行业走向了综合化发展的道路。3、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向所有的银行客户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和全面的金融服务。4、电子银行、网络银行迅速发展,使传统的金融服务思想和服务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金融服务的效率不断提高。5、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的以存贷款为主的业务发展为新金融服务;6、美国银行的资产进一步证券化 ;7、银行机构的兼并形成浪潮,出现了超级跨国金融集团 ;8、在现代科技支持下,金融服务的手段不断现代化;9、共同基金已经成为美国主要的金融中介之一。 第四章:无练习题 第五章:

试述英国银行体制的构成及特征 构成:(一)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

领导机构:董事会,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由总裁、副总裁及16名董事组成。成员由政府推荐,英王任命。正、副总裁任期5年,董事4年,轮流离任。 董事中有知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担任董事) (二)英国的银行

1、零售性银行:英国银行系统的主体。主要客户:个人和中小企业。(1)清算银行:到1995年,英国共有34家清算银行。“四大金刚”:巴克莱银行、劳合银行、米特兰银行和国民西敏士银行。拥有庞大的分支网络,约占全国零售性银行所设分支机构的 72%。(2)划拨银行。(国民划拨银行)于1968年正式设立。 1990年以前,划拨银行归英政府所有,隶属于邮政局,并利用全国21000多个邮政局营业处展开业务。1990年,实行私有化,被联盟保险公司和莱斯特房屋互助协会收购。(3)信托储蓄银行1817年,英国颁布了《储蓄银行法》,标志着现代信托储蓄银行的开始。1976年,英政府通过了《信托储蓄银行法》,摆脱政府控制,开始全面办理银行业务,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合并,由原来的73家减少到只有4家。1995年,分支机构达1235家,客户逾千万。1995年10月,信托储蓄银行与劳合银行合并,共同组建劳合信托储蓄银行集团。(4)英格兰银行银行部:根据1844年《皮尔条例》,英格兰银行的业务机构划分为银行部和发行部。从此,英格兰银行银行部便作为一个银行金融机构,专门行使除货币发行以外的职能。

2、商人银行(承兑所)

3、贴现行(贴现所或贴现公司) 职能:以国库券和其他票据作担保向银行系统借入短期资金,同时对商业票据予以贴现。贴现行是英国的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

4、海外银行:主要从事批发业务,其存款和贷款绝大部分为外国货币。(1)在英国的外国银行;(2)国际财团银行;(3)英国海外银行

三、其他金融机构1、房屋互助协会2、国家储蓄银行3、投资信托公司和单位信托公司4、金融行(消费信贷公司或租购公司)5、养老保险机构6、保险公司 特点:自然演进、历史悠久

(一)总分行制 基本特征:总行设在大城市,然后在国内外广设分支机构作为

总行的派出机构,由此控制全国的大部分银行业务。 (二)产生最早、独立性最强的中央银行

(三)自然、直接、充分的银行集中垄断:银行业集中垄断的这些特点和方式突出表现了英国银行体制的自然构造特征。 (四)特殊的金融机构——贴现所

(五)由来已久、基础雄厚的银行国际化。1、英国拥有历史上最庞大的国际性银行体系2、英国拥有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极高地位的伦敦国际金融中心。

3、试述日本银行体系的构成及特征

一、最高决策机构: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二、民间金融机构(普通银行、长期金融机构等)(一)普通银行(商业银行):都市银行和地方银行 作用:商业银行促进企业集团的形成。银行成为企业集团的领导者。融通集团内部和集团之间的资金。(二)专业金融机构1、专业外汇银行;2、长期信用金融机构3、中小企业金融机构4、农林渔业金融机构 三、政府金融机构:(一)两行九库(二)邮政局(三)海外经济合作基金 (四)政府特别会计部门

特点:一、政府鼓励支持的银行业集中垄断二、分工严密的专业化银行制度 三、独特的“铁三角”关系

5、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法国的银行体制有哪些特点?

? 国有化银行占主导地位(政府管制:严格外汇管理、控制贷款数量、操纵金融市场)法国银行制度的特点

? 1、政府直接干预下的银行体制。2、私有化过程中的国有商业银行

? 3、独立性不足的法兰西银行 4、银行管理机构的不同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 2、共同的命运,相同的目标; ? 3、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不同。 16、比较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工具特点。 ①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国家被赋予不同的内容;每一种工具在历史上都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有些工具 已经不象过去那样受到重视,有的甚至以被放弃; ②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应用方法; ③各国都拥有属于本国特有的一些政策工具; ④各国均是根据国情出发,选择适用于本国的主要政策工具。 17、比较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工具特点。 ①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发展中国家更倾向于使用直接信用控制工具(信用配额、利率限制); ②在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更为重视存款准备金制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