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版)普通生物学总复习
分离定律保证了子代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独立分配和连锁互换打破了原来的基因关系,提供了更多的变异机会,使生物适应环境出现了多样性。 3、染色体学说的内容?
孟德尔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认为,染色体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为核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分配的规律性,可从细胞至细胞,亦可从世代至世代,和伴随而来的遗传重组,均取决于核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特征性行为。 4、植物营养器官出生结构的区别?
答:(1).表皮:
a.双子叶植物:细胞多为长方形或方形,无明显长细胞和短细胞之分;
b.单子叶植物:由长细胞和短细胞组成,前者角质化,后者栓质化和硅质化; (2).皮层和髓的分化情况:
a.双子叶植物:具有明显皮层和髓的分化,皮层由厚角组织(有时具有叶绿体)和薄壁组织组成;
b.单子叶植物:无明显皮层和髓区分,统称基本组织,由厚壁组织和薄壁组织组成,有时具有同化组织; (3)维管束的排列:
a.双子叶植物:具明显维管柱,由维管束、髓、髓射线组成,维管束排列成一轮,为无线维管束;
b.单子叶植物:维管束散生在基本组织中或排成两轮,为有限维管束。 5、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别关键何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原核细胞无细胞核,DNA裸露分布在核区,真核细胞有细胞核。(2)原核细胞除游离的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真核细胞有众多细胞器。(3)繁殖方式:原核细胞无丝分裂,真核细胞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4)细胞壁成分:原核细胞肽聚糖,真核细胞纤维素和果胶。(5)原核细胞无染色体(质)真核细胞有染色体(质)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动物细胞有中心体。
6、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几种,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A: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主要特点:【自由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代谢能量。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协助扩散】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代谢能量。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及细胞代谢物等。【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代谢能量。如:Na+ 、K+、Ca2+、Mg2+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 【物质的跨膜运输应该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如果说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就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 7、生物的生殖方式有那些?
答:无性生殖:①营养繁殖:裂殖、芽殖 ②有性生殖: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
8、什么是生态位?
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跟其他物种作出区别。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还有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
9、分别例举出五种动植物激素及其作用机理和存在、产生的部位。
植物激素:
1.1 生长素(IAA)
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都有生长素的存在,但以生长旺盛的器官部位,如根尖、茎尖、禾谷类的居间分生组织含量最高,这些部位也是IAA合成的中心。
生长素可以增加雌花,单性结实,子房壁生长,细胞分裂,维管束分化,光合产物分配,叶片扩大,茎伸长,偏上性,乙烯产生,叶片脱落,形成层活性,伤口愈合,不定根的形成,种子发芽,侧根形成,根瘤形成,种子和果实生长,座果,顶端优势。
IAA对植物的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伸长,使细胞的体积和重量增加。同时它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也有促进作用,并在植物体内还调节生根、性别分化、果实形成、衰老、脱落和休眠等生理过程,但促进生长是它的主要生理作用。 1.2赤霉素(GA)
GA 的主要作用是加速细胞的伸长生长,从而使植株高度明显增加。GA 这种作用的机理是通过促进植物体内IAA 的合成和抑制IAA 的分解来实现的。一方面GA 促进植物体中色氨酸转变为IAA的合成过程,另一方面又能抑制IAA 氧化酶的活性,阻止IAA 降解。另外,GA 可诱导酶的形成,并能代替低温使越冬性植物开花和代替长日照,使一些生长在非诱导光周期下的长日照植物开花。 1.3细胞分裂素(CTK)
CTK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分裂和扩大,并能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此外,CTK还能够延缓叶片的衰老,促进气孔开张、诱导单性结实等生理作用。CTK对生长或抑制衰老的作用是通过对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1.4脱落酸(ABA)
ABA 在植物界广泛分布,存在于芽、叶、果实、种子及块茎等各器官中。而在成熟的将要脱落的器官和已进入休眠的组织及器官中含量较高。ABA 是一种抑制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离层形成、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并可引起气孔关闭。ABA 作用的机理是改变某些酶的活性,如抑制大麦粒中α—淀粉酶的合成,因此有抗GA 的作用。ABA 抑制DNA 的合成,而且也控制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 1.5乙烯(ETH)
ETH 几乎存在于所有高等植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中,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重大的调节作用。ETH 是气体,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主要生理作用是抑制生长,促进果实成熟,促进衰老和脱落,促进次生物质的排除等。ETH 作用的机理主要是与IAA 间的相互作用,这主要表现为ETH 抑制IAA 的合成,控制IAA的极性运输,并促进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使IAA 浓度降低抑制植物的生长。 10、五界系统的内容特征?
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真菌界:真菌,包括藻菌,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等.特点:细胞具细胞壁,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营腐生和寄生生活,营养方式为分解吸收型,在食物链中为还原者.
植物界: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多细胞植物.特点: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自养,为食物的生产者.
动物界:包括所有的多细胞动物.特点:营养方式:异养.为食物的消费者 11、动物的种系进化历程?
(一)是否具有真正的组织是衡量动物进化水平的第一个标准。它将多孔动物(海绵)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
(二)体型的对称性对称也是一个标志。动物的对称有两种: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 (三)体腔的出现增加了动物的复杂性。体腔是动物体内充满体液的空间
(四)分节的出现使真体腔动物又分出不同的类型。分节是指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一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 (五)原口与后口的区分。 无脊椎动物:
(身体结构简单的)多孔动物→(辐射对称动物)刺胞动物→(最简单的两侧对称动物)扁形动物→(具有完整消化管)线虫动物→软体动物(真体腔动物)→环节动物(身体同律分节)→节肢动物(身体附肢也分节)→赖皮动物 脊索动物: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三大特征
无上颌的低等脊索动物→有颌并适应水生活的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鸟类→哺乳动物
1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它和特异性免疫一样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但是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固有免疫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能快速反应,同时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抗原刚侵入时发挥作用的是非特异性免疫,而后产生特异性免疫。因此,非特异性免疫是一切免疫防护能力的基础。 1 细胞免疫过程
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T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2)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使靶细胞凋亡.靶细胞凋亡后,暴露抗原,从而被抗体消灭.
2 体液免疫过程:体液免疫的过程也可分为抗原识别,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合成分泌抗体并发挥效应三个阶段. 13、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1)原理
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 12H2O + 6CO2 =(光) C6H12O6 (葡萄糖) + 6O2+ 6H2O 光算是催化剂,不参与反应。
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 (2)光反应
场所:叶绿体内基粒片层膜 影响因素:光强度,水分供给
意义:1:光解水,产生氧气。2: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3: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H离子,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 (3)暗反应
实质是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场所:叶绿体基质
影响因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过程:不同的植物,暗反应的过程不一样,而且叶片的解剖结构也不相同。这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暗反应可分为C3,C4和CAM三种类型。三种类型是因二氧化碳的固定这一过程的不同而划分的。
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的方程式
第一阶段 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C3H4O3)+4[H]+能量(2ATP)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