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第11单元 种群和群落 30 Word版含解析

2019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第11单元 种群和群落 30 Word版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6:21:40

1.D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竞争关系,A项错误;某种杂草的随机性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属于种间关系,B项错误;种群数量的稳定是指种群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但有波动,故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一定相等,C项错误;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是由食物或栖息空间决定的,故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分布,D项正确。

2.B 由图可知,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噬菌体与细菌为寄生关系,而不是捕食关系。

3.C 发生山崩处很多生物死亡,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低。该山区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故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初生演替最先形成的是地衣,而该演替是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4.D 该图中的所有植物并不能构成生物群落,还缺少了动物和微生物,A项错误;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地形、湿度和盐碱度是影响群落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B项错误;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都有分层现象,C项错误。 5.B 由农田生态系统演变为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经过长时间的演替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在达到稳态后,物种丰富度、净光合作用产量、固定太阳能总量(总光合量)和生物呼吸量基本保持不变,而①③中的曲线都有下降趋势,因此是错误的。

6.D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A项正确;在“弃耕的农田→草原→灌木”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B项正确;森林火灾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项正确;只有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演替才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D项错误。 7.A 图甲中,B点和D点时都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项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B项正确;在该地的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减弱,因此图丙可表示该地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C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存在“优势取代”现象,因此图丁可表示草本植物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D项正确。

8.A 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的现象。由图可知四大家鱼间不存在捕食关系,故不会出现鲢鱼→鳙鱼→青鱼的能量流动关系。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的关系。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鲢鱼的数量增加,但鲢鱼数量增加又会受到食物、空间等条件限制,故不能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 能力提升

1.C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但不影响死亡率,A项错误;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而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B项错误;同种生物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例如有些营养级高的生物的幼体可能成为营养级低的生物的食物,C项正确;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是由于不同种群分布在不同空间形成的,D项错误。

2.B 不同海拔高度种群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图中数据不能显示群落具有垂直结构,A项错误;不同种的昆虫只局限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存活,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有关,B项正确;随机分

布是指种群的空间特征而不是群落的空间结构,C项错误;同一海拔高度的昆虫种类和物种个体数量不同,它们之间会存在竞争关系,D项错误。

3.A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稻单种生态系统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如下层是杂草,A项正确;生物群落是一个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B项错误;稻鱼共生生态系统农药投入少,水稻产量高,还有鱼产量,所以达到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C项错误;水稻单种生态系统中水稻和杂草之间有竞争关系,也有以水稻或杂草为食物的生物,D项错误。 4.D 两种草履虫都捕食枯草杆菌,所以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竞争关系。a曲线表示被捕食者枯草杆菌的数量变化,b曲线表示随后放入的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烧杯内混合培养的每一种生物内部都存在种内斗争。由于烧杯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枯草浸出液,营养物质有限,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营养物质消耗完,a、b两条曲线最终趋向于零。

5.答案:(1)保证在最小面积内基本上能反映组成群落的物种数量情况(合理即可)

(2)A群落 灌木

(3)种群数量 增长 竞争

解析:(1)用样方法对不同的物种进行调查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最小样方面积,设计最小样方面积

的原则是保证在最小面积内基本上能反映组成群落的物种数量情况。(2)由题表可以看出,三个群落中的A群落的丰富度最高。在三个群落的垂直结构中,丰富度最高的是灌木层,因为其在各群落中种类数都最多。(3)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但需结合生物的生存环境具体分析。由图可以看出,馨香木兰种群的幼树较多,所以其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虽然现在馨香木兰有丰富的幼树,但难以进一步发育为优势种,其原因可能是幼树耐荫蔽,在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下能生长良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树木对光照的需求加大,在与其他阔叶乔木的竞争中不占优势,从而生长受阻。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D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竞争关系,A项错误;某种杂草的随机性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属于种间关系,B项错误;种群数量的稳定是指种群数量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但有波动,故出生率和死亡率不一定相等,C项错误;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是由食物或栖息空间决定的,故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分布,D项正确。 2.B 由图可知,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噬菌体与细菌为寄生关系,而不是捕食关系。 3.C 发生山崩处很多生物死亡,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低。该山区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故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初生演替最先形成的是地衣,而该演替是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4.D 该图中的所有植物并不能构成生物群落,还缺少了动物和微生物,A项错误;群落的结构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