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
(二十一)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题”
一、题型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泊对月有感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③
②①
验收达标练
[注] 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参考答案:①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②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近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意思对即可)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颈联和了子由所怀的“旧”,“旧”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往日见过的老僧,一同题诗的墙壁。回想往日的艰难困苦,而今更应牢记兄弟情谊,共勉奋进了。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 合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1
①
②
③
①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 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
参考答案: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②首联写没有徭役的烦扰,实则突出表达作者对统治者盘剥百姓的厌恶之情。③尾联“料无车马客”写没有人事官场往来,其实是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 ①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河流名称,在宣州西。④的的:鲜明的样子。⑤旆:古时旌旗末端形状像燕尾的飘带,泛指旌旗。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颈联、尾联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有对朋友的祝福,更多的是离别之时怅然若失的孤独之感,前途迷茫的无着之感。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现在要与好友离别,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现在却不能一同回去了,想到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多么寂寞。
二、高考综合练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好事近 悼春
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
①
②
④
⑤
②
③
①
。
[注] ①缸(gāng):灯。②(jué):即鹈。所指何物,说法不一,一指杜鹃,一指伯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词人由风住即断定“帘外”定然是落花遍地,红白堆积,表现了词人的敏感。
B.李清照对“落花”给予极大关注,在其潜意识中,多少带有以之自况的成分。首二句虽为状物,但
2
乐观之情已隐然可感。
C.“长记海棠开后”二句,词人的回忆闸门被打开,但对往事的具体内容却避而不谈,只是说此时海棠花落之时,亦是自己伤春时节。
D.词人在诸多花卉中,对海棠情有独钟,这或许是因为海棠有“花中神仙”之美称,以及如霞似雪般的秾丽娇娆,尤其是其高贵优雅之美,与词人个性颇为近似。
E.“魂梦不堪幽怨”句,写词人白日借酒浇愁,夜晚则惜花伤时。梦中的情景已使梦魂幽怨哀愁,醒后“啼”声更增添了悲怆的情感。
解析:选BE B项,“乐观之情”错误,应是“伤感”。E项,应为“白日惜花伤时,夜晚则借酒浇愁”。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
参考答案:(情感)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由悼春、伤春而生发出的闺门独处、孤寂苦闷而无法排遣的幽怨之情。
(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或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①“魂梦不堪幽怨”一句,直言“幽怨”。②酒阑、歌罢、空的酒杯、忽明忽暗的油灯以及窗外凄厉啼鸣的“鹈”等景物描写,营造出了幽暗、凄清、空冷的氛围,通过景物的烘托渲染,间接地抒发幽怨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满江红 江行和杨济翁韵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
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 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深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无奈之感。
D.“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
E.“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己及人,“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
3
②
①
花白了。
解析:选BE B项,“归隐田园”错误,应是“雄心壮志”。E项,“由己及人”错误,应是“由人及己”。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答:
参考答案:作者一方面觉得人生如梦,一方面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一个匆匆过客,一方面又深深担忧国家民族的命运;一方面苦于世事,倦于宦游,想寄情山水,一方面又不愿计较个人得失,坚持复国理想。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