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化学(全国通用)总复习高效演练 跟踪检测区:选修5.2 烃和卤代烃
高效演练·跟踪检测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B.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不相等 C.苯与甲苯互为同系物,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
【解析】选D。聚乙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被氧化所致,A错误;苯甲酸的分子式为C7H6O2,可将分子式变形为C6H6〃CO2,因此等物质的量的苯和苯甲酸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等,B错误;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鉴别苯和苯的同系物,C错误;可燃冰为甲烷的结晶水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D正确。
【加固训练】甲烷、乙烯和苯属于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但它们之间也有共性,下列关于它们之间共同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 ) A.都是平面结构
B.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都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都生成CO2和H2O
【解析】选D。甲烷是空间正四面体结构,A错误;甲烷和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甲烷是饱和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甲烷、乙烯和苯只含C和H两种元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都生成CO2和H2O,故D正确。
- 1 -
2.只用一种试剂即可区别苯、甲苯、四氯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此试剂是( )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溴水 C.浓硫酸 D.液溴
【解析】选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苯混合,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与甲苯混合溶液褪色,不分层,与四氯化碳混合,溶液分层,下层无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不褪色,不分层,A项可以;将溴水加入苯、甲苯中,都是上层的苯、甲苯萃取了溴水中的溴而无法区别苯与甲苯;浓硫酸无法区别苯、甲苯与四氯化碳;液溴与苯、甲苯的反应需要催化剂,且操作较麻烦,故液溴无法区分苯和甲苯。
【加固训练】下列各组有机物中,只需加入溴水就能一一鉴别的是( )
A.己烯、苯、四氯化碳 B.苯、己炔、己烯 C.己烷、苯、环己烷 D.甲苯、己烷、己烯
【解析】选A。己烯能使溴水褪色,苯、四氯化碳均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苯比水的密度小,油状液体在上层,四氯化碳比水的密度大,油状液体在下层,A正确;己炔、己烯均能使溴水褪色,B错误;C项三种物质均比水的密度小,油状液体均在上层,C错误;同理D项中甲苯和己烷也无法鉴别。
3.下列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 A.溴苯 B.对二甲苯 C.氯乙烷 D.丙烯
- 2 -
【解析】选A。溴苯是1个溴原子取代了苯分子中的1个氢原子形成的,故溴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也处于同一平面,故A正确;对二甲苯(
)是两个—CH3取代了苯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因烷烃中
碳、氢原子是四面体结构,故
—CH3中碳原子与3个氢原子不可能全部处于同一平面,所以对二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故B错误;氯乙烷是1个氯原子取代了乙烷分子中的1个氢原子,故氯乙烷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C错误;丙烯分子中也含有—CH3,故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故D错误。
4.(2015·玉溪模拟)使1 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氯气的总的物质的量是( )
A.3 mol B.4 mol C.5 mol D.6 mol
【解析】选C。1 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完全加成反应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此加成产物再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需要的氯气为4 mol,故需要氯气的总物质的量为5 mol。
5.从溴乙烷制取1,2-二溴乙烷,下列制备方案中最好的是( ) A.CH3CH2BrB.CH3CH2BrC.CH3CH2BrD.CH3CH2Br
CH3CH2OHCH2BrCH2Br
CH2=CH2CH2=CH2
CH3CH2Br
CH2BrCH2Br CH2=CH2
CH2BrCH2Br
CH2BrCH2Br
【解析】选D。A选项,发生三步反应,步骤多,产率低;B选项,溴
- 3 -
与烷烃发生取代反应,是连续反应,不能控制产物种类,副产物多;C选项,步骤多,且发生卤代反应难控制产物纯度;D选项,步骤少,产物纯度高。
【方法规律】有机合成最佳方案的判断方法
在有机合成中,理想合成方案有以下特点:①尽量少的步骤;
[Z+xx+k.Com]②生成副产物最少;③试剂价廉;④实验安全;⑤符合环保要求。例如:在有机合成中引入卤原子或引入卤原子作中间产物,用加成反应,而不用取代反应,因为光照下卤代反应产物无法控制,得到的产品纯度低。
6.(2015·孝感模拟)某兴趣小组采用HgSO4作催化剂,使乙炔水化为乙醛(在75℃左右)。但HgSO4遇到某些特定物质常会发生催化剂中毒而失去催化作用,H2S就是其中一种。现选用块状电石、浓硫酸、水、NaOH溶液、HgO粉末五种物质制乙醛,装置图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仪器A中盛放电石,B中应装入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仪器D中盛放水,其作用是_________。
(3)蒸馏烧瓶F中应加入HgO和另外两种试剂,若将三者分别直接加入,
- 4 -
请按加入的先后顺序写出包括HgO在内的各种试剂的名称__________。 (4)所选用温度计G的量程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 A.0~50℃ B.0~100℃ C.0~200℃ D.50~100℃
(5)检验乙醛已制出的操作、现象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H2S具有酸性,能与碱液反应,如不除去,会导致催化剂中毒;(2)由于在烧瓶F中乙炔水化产生乙醛气体容易溶于水,所以在仪器D中盛放水,其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乙醛蒸气;(3)由于乙炔与水是在HgSO4催化作用下反应的,HgO是固体,首先加入,水与浓硫酸反应产生大量的热,所以应该在加入浓硫酸前先加入水,因此加入物质的顺序是氧化汞→水→浓硫酸;(4)使乙炔水化为乙醛的温度在75℃左右,所以所选用温度计G的量程表示正确的是0~100℃;(5)乙醛含有醛基,能够使溴水褪色,能够被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煮沸时氧化形成红色Cu2O沉淀,能够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所以检验乙醛已制出的操作、现象可以取D中溶液少量,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若产生红色沉淀即可证明乙醛已制得。
答案:(1)NaOH溶液 除去混合气体中H2S等气体,避免催化剂中毒 (2)吸收生成的乙醛蒸气
(3)氧化汞→水→浓硫酸 (4)B
(5)取D中溶液少量,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若产生红色沉淀即可证明乙醛已制得(答案合理即可)
- 5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