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人教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重点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性;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②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③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它们的体积、容积,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①学会运用圆柱、圆锥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②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柱体积、表面积计算;圆锥体积计算。 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课时安排:
1、圆柱 6课时 2、圆锥 2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1.圆柱
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第18页例1及“做一做”,第1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能力目标: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的实物模型、相应电脑课件、用硬纸做的一个圆柱、剪刀、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出示课题 1、整体感知圆柱(例1)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5)做第18页“做一做”习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4)做第19页“做一做”习题。 三、巩固练习
做第20页练习二的第1—5题。
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3及“做一做”,第22页例4及“做一做”,第23页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 教学重、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