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1-16课时)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教师范读古诗 (一)《草》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教师补充其他古诗中的岁字也是指年的意思。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枯和荣是一对反义词 (4)“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4、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5、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6、背诵古诗
7、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朗读
1、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结合自身经历来谈
3、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例如大家都学过的《春晓》 四、写字指导
1、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宿——宝盖不宜太宽。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板书设计:
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 情 喜爱
画:篱落、一径、 枝头 (静)
画 追 入
儿童 黄蝶 菜花 (动)
意 色:黄(绿)(黄)
教后反思: 再找春天的过程中,学生找出了许多代表春天的事物,我从这些方面着重引入鸟(声)、春风、春雨,春花,并结合诗句去感受,课外让学生将寻找春天所收集的东西做 成了标本。
课题: 3、《笋芽儿》 教材分析:《笋芽儿》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这一课是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运用朗读技巧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两课的训练,加上这一课内容丰富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语言表达生动优美,情感基调较易定位,所以,在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领悟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为第二单元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沉睡、撒娇、央求、滋润、阻拦、阻碍、爱抚”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成长过程,体会她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对他人的帮助表示理解和感激。
3、对科学童话故事产生兴趣,能从故事中汲取力量,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朗读全文,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2、难点: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并对他人的帮助表示理解和感激。
【课文重点】6、7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
【读说训练结合点】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笋出土视频和笋芽图片,儿歌《小笋芽》的资料。 2、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一、成果展示
1、 小组汇报:开火车读生字,说说认记了哪些字 生字正音:唤 揉 漆 轰 扭 钻 唠 辫 抚 滋 润 冈 豪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扩词读)。
重点提醒:读准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字形方面,交流交流“漆、辫”的识记。 2、词语正音:呼唤揉眼睛 漆黑 轰隆隆 扭动 向上钻 唠叨 辫子 滋润 山冈 自豪 抚摸
(小组轮流读,男女声轮流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一定有好多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咱们比一比,看谁记得多,记得快,并且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同学们,好吗? 二、精读感悟、读说结合
问题一、下面就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笋芽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关心和帮助笋芽的?找到后和你同桌说说! 春雨姑娘(蓝色粉笔板画:春雨)
A春雨姑娘是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找一找) 谁来当当春雨姑娘呼唤我们的笋芽儿啊? 师:像这样一遍又一遍的喊就是——呼唤。(板书:呼唤) 注:呼唤是一遍一遍地喊,所以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
B小朋友们,你们想来当当笋芽儿,听听春雨姑娘是怎么呼唤你的吗? 好,闭上眼睛,轻轻地趴在桌子上,听,春雨姑娘来呼唤你们啦!(配上音乐和雨声)
c、学生模仿春姑娘的声音来呼唤笋芽儿。
问题二、除了春雨姑娘,笋芽还得到了谁的帮助呢?他跟春雨姑娘的呼唤一样吗?(她还得到了雷公公的帮助: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红色板画:雷公公
学生再次模仿雷公公呼唤笋芽儿吧。 问题三、还有谁关爱着笋芽?
(还有笋芽的妈妈:妈妈见了,忙给笋芽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还不停地唠叨:“千万别着凉。”)(板画竹子)
笋芽还小,她还不懂妈妈的爱,认为这是一种“唠叨”! 你认为妈妈这种关心是唠叨吗?(不是) 能换成别的词吗?(“叮嘱”“嘱咐”)你认为谁的词更恰当?书中的词适合小笋芽,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自己的,来体会母爱的伟大。 问题四、笋芽,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下,在妈妈的关爱下,在自己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努力下,终于钻出了地面,笋芽来到这个他从未见过的世界!她看到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六自然段,画出笋芽看到了什么。 (1)读到这儿你发现了什么?(省略号)
(2)联系上下文想想省略号在这里是的作用?(还有很多很多的景色)
那我们想象一下,笋芽可能还看到了什么呢? (3)、此时,笋芽的心情是--(高兴的;兴奋的)
那你高兴地来读读笋芽说的话———(多美好的春光啊??) (4)、钻出地面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春雨姑娘还一如既往的关爱着小笋芽,现在又加入了太阳公公的照顾!谁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 我来采访一下春雨姑娘和太阳公公,你们为什么这么做?
(为了让笋芽享受最好的阳光和水分,长得更快、更好,帮帮笋芽。) 让我们用心体会一下春雨姑娘和太阳公公的良苦用心吧!
(生读: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问题五、除了他们,别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春风姐姐 着她, 着她; 笋芽妈妈 着她, 着她。
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欣喜。可以让学生认角色来读课文,看谁表演得好。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拓展:你瞧,笋芽儿多幸福啊,春雨姑娘在呼唤她,雷公公在帮助她,妈妈在关心她,想一想,还有谁也在陪伴着笋芽儿成长呢?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自己喜欢画的画、说自己想说的话……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轰、冈、喊”等九个字。学生认读,引导观察。注意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重点指导写喊:“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 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冈: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 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 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
4、学生试写,感悟交流。先描红,再试写,并且圈出自己写得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老师深入学生中间,挑选典型性作业用实物投影展示并评析。
五、板书设计
春雨 低声呼唤 多么明亮多么美丽
雷公公 敲起大鼓 快快长大
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仍然采用范读、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学中的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等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有感情地朗读后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悟表演,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感受笋芽儿的奋发向上,读着,演着,学生已完全陶醉其中。
【课题】 4、小鹿的玫瑰花 【教材分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