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绵阳市三诊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及答案
保密 ★ 启用前 【考试时间:2015年4月22日上午9∶00~11∶30】
绵阳市高中2012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理科综合·生物
理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生物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9至10页,第Ⅱ卷11至12页,共4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共7题,每题6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肉毒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一种细菌外毒素,由两条肽链组成。下列关于该毒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肉毒毒素在细胞内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肉毒毒素分泌过程的交通枢纽是高尔基体 C.肉毒毒素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每分子肉毒毒素至少有两个氨基和两个羧基
2.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其病因之一是多巴胺过度分泌。多巴胺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仅153的神经递质,其分泌过多会引起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并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在兴奋传递过程中只能作用于神经元上的受体 B.多巴胺从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C.多巴胺分泌异常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有影响
D.多巴胺与激素都有专一性,通过体液只运输给相应靶器官
3.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确定选择培养基的筛选功能,应设置一个接种无菌水的选择培养基作对照组 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与血红蛋白的释放过程依据的主要实验原理相似 C.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先进行预实验可降低实验成本 D.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灼烧接种环的次数多于在培养基上划线区域数
4.HIV是一种RNA病毒,其通过攻击人体T细胞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T细胞的过程中遗传信息不改变 B.T细胞识别HIV后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与HIV结合并形成沉淀 C.被HIV感染后的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受影响更大 D.可在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唾液等内环境中检测到HIV
理科综合 第9页(共12页)
共42分)
5.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徙 迁 乙 迁 徙 丙 B 79% b 21% B 91% b 9% B 45% B1 5% b 50% 乙 B 68% b 32% 丙 B 34% b 66% 甲 若干年后 B 68% b 32%
甲
A.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 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C.甲、丙两个岛屿的相同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 D.乙岛屿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
6.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而陷入内窒息。下图为研究植物根尖吸收钾离子的相关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氧气消耗速率蒸馏水 加入KCl 1 2 3 4 5 时间(h)
O 钾离子吸收速率O KCl溶液 加入氰化物 A.通过实验甲可以判断植物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 B.实验甲中4h后氧气消耗速率下降因为细胞外K+浓度降低 C.实验乙中4h后吸收K+的能量可能来自于无氧呼吸 D.实验乙加入氰化物后,细胞对氧气的吸收速率不变
7.果蝇(2N=8)体内的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体内的某细胞正在发生细胞分裂(无染色体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4条染色体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 B.基因组成为AAaaBBbb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为8或16条 C.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分裂过程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形成的子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甲 乙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
卷上、草稿纸上无效。
第Ⅱ卷共4题。
理科综合 第10页(共12页)
1 2 3 4 5 时间(h)
8.(14分)下图甲为绿藻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图乙为适宜温度条件下绿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丙为25℃条件下,将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变化情况(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物 A B 光 产物 D C F 0 -2 E 8 O2释放速率(相对值)
CO2浓度 1 2 3 4 5 6 7 8 光照强度(相对值) O
图甲 图乙 图丙 E→F过程的中间产物是 。
0 2 4 6 8 1012 时间(h)
(1)图甲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 ,细胞利用D的具体场所是 ,(2)图乙中光照强度相对值大于7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该实验能否确定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相对值? 。若能,最大值为多少?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图丙所示实验中有2小时是没有光照的,这个时间段是 h,实验12小时后绿藻干重变化情况是 。
(4)图丙实验过程中4~6h平均光照强度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8~10h平均光照强度,判断依据是 。
9.(11分)番茄果实成熟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显著增加,促进果实变红变软,但不利于长途运输和保鲜。科学家通过下图流程得到了改造植株,可以抑制果实成熟。回答下列问题:
反义RNA PG基因 ②
反义基因 反义基因
整合到 染色体 组织 培养 受体细胞 改造植株 反义 RNA mRNA ① 提取 mRNA 合指成导PG RNA 双链 PG基因 改造植株的果肉细胞 PG mRNA 正常果肉细胞
(1)过程①需要的原料是 ,过程②需要的一种重要酶是 。
(2)反义基因不能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中,而需要 协助,反义基因与PG基因功能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
(3)推测PG促进番茄变软成熟的原理是 ,该改造过程是通过抑制PG基因表达中的 过程来达到减少PG量的目的。
(4)受体细胞因具有 而可以培养成改造植株,组织培养过程中希望细胞既分裂又分化,使用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顺序应该是 。
(5)若有两个反义基因导入细胞染色体上,且该植株自交后代不会现性状分离现象,请在右图中画出反义基因(T)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理科综合 第11页(共12页)
10.(8分)某兴趣小组调查了某块玉米-大豆间种试验田的基本成分和能量(单位:×107kJ)流动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种类 植物 动物 基本成分 玉米、大豆、杂草 人、畜禽、灰鹤、 蜗牛、玉米螟等 未固定 太阳能 850 植物 呼吸消耗 4.5 秸秆、杂草 9 种子 1.5 微生物 多种细菌和真菌 (1)玉米和大豆间种有利于提高群落空间结构中 结构的复杂性。与单种相比,间种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2)大豆与其根部的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与大豆间种能够使玉米长势更好的主要原因是 。
(3)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请写出一种对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 。 (4)第二营养级能够从该生态系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107kJ。
(5)无论是单种还是间种,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栽种密度过低导致产量较低的原因是 ,而栽种密度过高也会导致产量偏低的原因是 ,所以需要合理密植。 11.(15分)某XY型性别决定的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不抗除草剂。甲组研究人员对多株植株进行辐射处理,然后让其随机传粉,其中一株雌株(P)的四个后代在喷施除草剂后剩余雌、雄植株各一株(F1)存活,将这两植株杂交后发现子代(F2)约有1/4不具有抗除草剂的特性(相关基因为A/a)。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抗除草剂性状的育种方式是 ,抗除草剂属于 (填“显”或“隐”)性性状。
(2)若抗除草剂的相关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F2中抗除草剂植株中雌株占 ,亲代雌株(P)的基因型为 。
(3)乙组研究人员通过化学药剂处理也得到了抗除草剂的植株(相关基因为B/b,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若A/a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亲代性状及来源 组别 性状 杂交组合一 抗除草剂 雄株 来源 性状 雌株 来源 抗除草剂∶不抗除草剂=2∶1 全部抗除草剂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乙研究组 抗除草剂 乙研究组 杂交组合二 抗除草剂(M) 甲研究组 抗除草剂 乙研究组 杂交组合三 抗除草剂(N) 甲研究组 抗除草剂 乙研究组 抗除草剂∶不抗除草剂=3∶1 ①根据杂交实验可以推知 (填“甲”或“乙”)组研究人员得到的抗除草剂基因存在致死现象,致死基因型为 ,杂交组合一的子代随机传粉,得到的后代中抗除草剂占 。
②杂交组合二中植株M的基因型为 ,子代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 。 ③杂交组合三的子代中含有两种抗除草剂基因的个体比例为 ,这些含两种抗除草剂基因的植株相互传粉得到的子代在喷施除草剂后,剩余植株中能够稳定遗传抗除草剂性状的植株比例为 。
理科综合 第12页(共12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