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煦气化培训教材
量、气化炉压差、氧煤比、渣中残碳等指标,综合分析作出判断,及时应对调整。
4) 及时联系分析人员汇报煤浆指标、(浓度、粘度、粒度)合成气气体成份分析、水质分析、灰熔点分析、渣中可燃物分析等项目并及时作工况调整。 5) 根据灰水槽的水质分析,判断沉降分离效果,并决定是否向废水回收系统送水。
6)对渣样中的含碳量定期进行分析,判断碳转化率的高低。 7)根据渣水处理系统工况及时调整水系统,按规定切换阀门。
8)现场自启动设备检修时,摘除自启动联锁。密切注意运行泵的变化。 9)控制人员对控制点的变化及时作出正确判断,若属仪表问题。应及时 联系仪表人员检修、消除故障。
10) 控制室人员严格执行调度指令,注意协调上下工序及车间内各岗位之间的生产关系。 二、正常操作要点
在正常操作过程中,中控操作人员承担主要的监控职责,但现场操作人员作为辅助 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为确保正常操作,应建立起必要的巡回检查制度和设备维护制度,
以下参数的观察和调节是至关重要的。 1)、生产负荷的调整
在生产中因会碰到生产负荷增加和减少的问题,调整的方法:
增加生产负荷时,先增加煤浆流量(即用增加流量设定值的方法),这样,由氧/煤 浆比例调节器自动调高进氧量。要求每次调整幅度小,便于操作稳定。
减少生产负荷时,先减少氧气的流量,同样由比例调节器自动减少煤浆进料量。
单炉负荷调整范围50~100%,最高可达120%。
37
2)、气化炉炉膛温度的调节
为了提高碳的转换率必须提高气化炉的操作温度。若在较高温度下操作,渣的粘度
下降,将增大熔渣对向火面砖的渗透侵蚀,导致向火面砖损坏剥落。向火面砖是高铬砖(含Cr2O386%),铬带入灰渣,使灰渣含铬增加;若在较低温度下操作,熔渣粘度过大,流动排渣困难,甚至导致溶渣堵在下锥口,被迫停炉,气化炉炉膛最佳温度点应是气化炉能正常生产的最大温度。 (1)、最佳操作温度的确定
我公司设计要求气化炉温度在化工投料时控制在比灰熔点FT温度高50℃(1370+50)即1420℃操作,稳定2—3天后可将操作温度降低 20℃,再稳定运行1天后,可继续降低操作温度 20℃,照此继续下去,当发现气化炉排渣困难不能正常运行时,将操作温度提高20℃~30℃,在此温度下若能正常运行1天以上,就把这一温度定为最佳操作温度。 (2)气化炉温度调节的手段
气化炉炉膛温度是靠燃烧反应放热来维持。
C+O2?CO+Q C+O2?CO2+Q
上述反应进行的比较彻底,煤中碳的转换率 96~98%,但下述反应只能部分进行(我们需要CO、H2)。
CO+O2?CO2+Q H2+O2?H2O+Q
它们进行的程度与氧气用量有关,氧气用量越大,燃烧的越多,反应的热量越大, 气化炉炉膛温度越高,反之炉温越低。
在实际生产中,气化炉温度调节是靠调节氧气/煤浆流量之比即氧煤比来实现的。
38
提高炉温时,增加氧煤比例调节器的设定值,增加氧气相对用量,燃烧反应热增加,使气化炉温度上升;降低炉温时,降低氧煤比例调节器的设定值,氧气用量相对减少,燃烧反应减少,使气化炉温度下降。 (3)炉温调节的依据
测量气化炉炉膛温度的热电偶能正常测量温度时,它测出的温度当然是炉温调节的
主要依据,特别是单炉开车期间,但因该热电偶寿命短,易损坏,所以炉温调节时必须参考下述因素,综合判断真实炉温后才调节。 a煤气的组分变化
煤气中CH4含量与炉温的关系是:炉温上升,CH4含量下降;炉温下降,CH4含量上升。因CH4含量本来就很低,是PPM级,测量值相对误差大,当微小温度变化时,CH4含量指示的曲线变化幅度大且不稳,故CH4含量只用于观察炉温的变化趋势。
煤气中CO%、CO2% 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是:炉温上升,CO%下降,CO2%上升;炉温下降,则CO%上升,CO2%下降。因CO2%变化幅度大一些,有些操作人员用煤气中CO2%变化来指导操作温度:CO2%上升,表示炉温上升;CO2%下降,表示炉温下降。因煤气中CO2%与煤的组分、煤浆的浓度等有关,所以实际操作时不能视煤气中CO2%与炉温之间有一定关系值,应当每天总结上一天的生产情况,判断当天两者之间的关系值。 b看抓斗捞出的粗渣
渣是煤气化反应的固体产物,它能反应气化炉炉温的高低。炉温正常时渣应是以细颗粒为主,无大块渣,但有一部分(20~30%)玻璃体的玉米粒大小的渣。若炉温偏高时均为细颗粒渣。若炉温偏低时,渣粒变大,大颗粒增加,并出现大块渣。如果渣内有丝渣,胡子渣,表明渣口缩小,熔渣流速加快,引起拉丝而形成的,此时应适当提高炉温。另外也可通过观察排出的渣量判
39
断炉温,渣量少,则说明渣逐渐积在燃烧室,这时可考虑将气化炉温适当提高。
c看燃烧室与激冷室的压差
炉温合理,气化炉运行平衡,压差也保持稳定,如渣口变小,压差增大,压差波动,表示炉温低,应提高炉温。
提高炉温熔渣时要缓慢进行,切莫过急,否则燃烧室内壁大量挂渣流向渣口会堵塞下锥口妨碍排渣,气化炉被迫停车。增加氧气流量要量少次多,每次增加 0.1%观察10分钟,总加氧量不要超过1%。此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注意观察气化炉表面壁温,防止出现一心提温不顾壁温;同时注意燃烧室与激冷室压差。提温初期,2—4小时内会逐渐上升(但不能影响生产),4个小时后压差才会慢慢降下去,约一个班,渣口正常,压差也恢复正常。
d通过计算机对系统热平衡计算也可得出气化炉温度,但目前只能参考。 3)、煤浆浓度的影响
当氧煤比一定时,煤浆中的水量虽对碳转化率不起主要影响作用,然而这个水量的汽化要消耗热量,使炉温变化,所以煤浆浓度降低(含水增加)会使炉温下降,煤气中CO%上升,而CO2%下降。
故煤浆浓度对气化的经济性影响很大,一般尽可能提高煤浆浓度,使比氧耗下降,
煤气中CO+H 2浓度上升,经济性提高。但是,若煤浆浓度的提高是靠增加添加剂用量来实现的话,经济性又受到影响。合理的煤浆浓度应根据工厂的综合经济效益来判断,我公司一般控制在60~63%,最低59%,用调节进磨机水量来控制煤浆浓度。 4)、煤浆中煤粒分布
煤浆中煤粒度粗,在气化炉内不容易气化(特别是大于 500μm 的颗粒),所
4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